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所代表的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 ,其主要特征是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2)从右图可以看出,人口呈负增长的地区是 ,其死亡率稍高的原因是 。
(3)右图中,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的有亚洲、大洋洲、 和 等。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为 ,但专家指出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人口的增长高峰、_________高峰和老龄化高峰同时出现,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

(1)左图所代表的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 ,其主要特征是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2)从右图可以看出,人口呈负增长的地区是 ,其死亡率稍高的原因是 。
(3)右图中,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的有亚洲、大洋洲、 和 等。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为 ,但专家指出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人口的增长高峰、_________高峰和老龄化高峰同时出现,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
读2010-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回答,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最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为了延缓老龄化进程,我国调整了人口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出台后,许多家庭却并不打算生育第二胎,与造成此现象关系不大的是

【小题1】据图回答,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阶段农村与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逐步缩小 |
B.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农村新一轮生育高峰 |
C.2040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最大值 |
D.2010-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城镇小于农村 |
A.与农村教育水平提高,生育观念改变,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有关 |
B.与农村医疗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寿命延长有关 |
C.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 |
D.与农村环境质量好,农村人口寿命延长有关 |
A.子女生养和教育成本高 |
B.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程度高,对子女依赖程度低 |
C.部分70后父母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胎健康风险较大 |
D.部分育龄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传统生育观有所改变 |
读1954—2015年中国新生人口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1954年以来我国人口情况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2】目前,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带来的影响有

【小题1】对1954年以来我国人口情况表述正确的是
A.出生人口总数持续下降 | B.死亡率持续下降 |
C.近年处于人口出生小高峰 | D.死亡人口波动情况与出生人口情况相一致 |
A.人口死亡率提高 | B.出现劳动力过剩 |
C.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 | D.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
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小题2】下列国家中,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乙国2000年人口增长模式最为接近的是()

【小题1】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出生率下降 | B.死亡率的下降 |
C.自然增长率下降 | D.自然增长率上升 |
A.英国 | B.日本 | C.巴西 | D.新西兰 |
“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不敢毋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墨子.节用上》)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圣王”时期()
【小题2】影响“圣王”时期人口自然增长快慢的根本因素是()
【小题3】“圣王”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小题1】“圣王”时期()
A.出生率高 | B.死亡率低 |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D.出生率低 |
A.婚育政策 | B.医疗卫生条件 |
C.生产力发展水平 | D.风俗习惯 |
A.“高-高-高”模式 | B.“高-高-低”模式 |
C.“高-低-高”模式 | D.“低-低-低”模式 |
读下面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漫画反映出的问题是()
【小题2】下列不是图示问题造成的影响的是()

【小题1】图中漫画反映出的问题是()
A.人口的大量外流 | B.人口可持续增长 |
C.人口增长过快 | D.人口的老龄化 |
A.劳动力不足 | B.兵源不足 |
C.社会负担加重 | D.就业困难 |
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小题2】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 |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 ||
2000年~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 0.35% |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 2300万人 |
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 | 604万人 |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 3000万人 |
2010年常住人口 | 1961万人 | | |
【小题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 B.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
C.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
A.水资源 | B.矿产资源 | C.消费水平 | D.科技条件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城镇空间结构将来大致呈现“一带两轴,三圈一极”的特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左图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右图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江苏省省内人口流动方向的是________。
(3)江苏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江苏城镇空间结构将来大致呈现“一带两轴,三圈一极”的特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左图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右图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江苏省省内人口流动方向的是________。
(3)江苏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95万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中国大陆人口增长率和城市化阶段分别为()
【小题2】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加数量高于乡村常住人口减少数量,是因为()
【小题1】中国大陆人口增长率和城市化阶段分别为()
A.约0.22‰初期阶段 | B.约5.22‰中期阶段 |
C.约10.22‰中期阶段 | D.约8.22‰后期阶段 |
A.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于乡村 |
B.城镇人口没有对外迁移 |
C.城镇增长的人口除农村迁入的人口外还有自然增长的人口 |
D.乡村人口死亡率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