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①为常年有河水的河床,②为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的河漫滩,③为相对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下列最可能属于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条件是( )
【小题2】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 )

【小题1】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下列最可能属于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条件是( )
A.泥沙大增堆积 | B.地壳下降 |
C.河流流量减少 | D.冰碛物堆积 |
A.河流瀑布处 | B.河流 “V型谷”处 |
C.中游河曲处 | D.河流入海口处 |
(2018•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一模)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
【小题2】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小题3】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是

【小题1】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
A.来沙量少 | B.径流量大 | C.水位低 | D.盐度高 |
A.高度降低 | B.向外海推移 | C.外坡受侵蚀 | D.体积增大 |
A.不利于泄沙排洪 | B.阻碍鱼类泅游 | C.增强航行安全 | D.利于海水自净 |
库赛湖湖底的年纹层是由粗颗粒层(主要来自冬季面融化后的沉积物)和细颗粒层(主要来自夏季沉积物)两者交替形成的。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库赛湖湖底粗颗粒层的沉积季节是
【小题2】甲、乙两处,等深线疏密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
【小题3】年纹层是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若湖底某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小题1】库赛湖湖底粗颗粒层的沉积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东南部地壳下陷更加剧烈 | B.西北部冰川沉积作用较强 |
C.西北部风力沉积作用较强 | D.东南部流水沉积作用较强 |
A.春季风力偏大 | B.夏季气温偏高 | C.秋季降水偏少 | D.冬季光照较强 |
下图我国某区域1972年和200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2)甲地形成典型的冲积扇,请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

(1)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2)甲地形成典型的冲积扇,请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L列要求。
河流与其流入湖泊的水位差影响河流流速,进T而影响流水的搬运和堆积。辫状河多发育在冲积扇上和山前倾斜平原.河道多次分又和汇聚呈辫状;曲流河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地质科学研究表明,当滨浅湖水位上升时,辫状河可转变为曲流河。下图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地沉积模式图。

(1)K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过程。
(2)摊测滨浅湖水位上涨在刚中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过程中的作用。
河流与其流入湖泊的水位差影响河流流速,进T而影响流水的搬运和堆积。辫状河多发育在冲积扇上和山前倾斜平原.河道多次分又和汇聚呈辫状;曲流河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地质科学研究表明,当滨浅湖水位上升时,辫状河可转变为曲流河。下图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地沉积模式图。

(1)K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过程。
(2)摊测滨浅湖水位上涨在刚中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过程中的作用。
错那湖是怒江的源头湖,海拔在48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错那湖及其区城描述,不准确的是
【小题2】图示地区铁路线受风沙危害,其中最严重的路段是
【小题3】危害铁路线的沙粒属就地起沙,其沙源主要来自湖岸

【小题1】错那湖及其区城描述,不准确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
B.高寒缺氧,冻土深厚 |
C.草原广阔,野生动物成群 |
D.咸水湖,湖边白盐堆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西北部 | B.东南部 |
C.东北部 | D.西南部 |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圈河流域位于图们江下游靠近日本海,是我国与朝鲜及俄罗斯的界河,圈河两岸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16m,河谷的南侧,以固定、半固定、流动抛物线形沙丘为主,风沙地貌面积7.06km2。下图是图河某河段沙丘分布示意图。

描述沙丘及其走向的形成过程。
圈河流域位于图们江下游靠近日本海,是我国与朝鲜及俄罗斯的界河,圈河两岸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16m,河谷的南侧,以固定、半固定、流动抛物线形沙丘为主,风沙地貌面积7.06km2。下图是图河某河段沙丘分布示意图。

描述沙丘及其走向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