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所示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塔里木盆地某地) ②(甘肃省敦煌某地)


③(法国大西洋沿岸某地) ④(西藏怒江沿岸某地)
【小题1】组成物质及起伏状态与其他三种明显不同的地貌景观是
【小题2】地貌景观所在地的气候相对干旱的是
【小题3】地貌景观④是
【小题4】下图所示地貌景观



(新疆塔里木盆地某地) ②(甘肃省敦煌某地)


③(法国大西洋沿岸某地) ④(西藏怒江沿岸某地)
【小题1】组成物质及起伏状态与其他三种明显不同的地貌景观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河谷 | B.河漫滩 | C.冲积扇 | D.三角洲 |

A.地势起伏小 | B.组成物质粒径均一 |
C.为棱角分明的尖角状山峰 | D.包括砾石滩、海蚀崖两种地貌 |
河口地区地貌受河流、潮汐、海浪等共同作用形成,河口冲积过程是河一海动态平衡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前崇明岛南侧发育了众多沙洲(图),至70年代,沙洲群逐渐合并成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横沙的移动朝向是
【小题2】影响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3】推测沙洲群合并成陆期间

【小题1】横沙的移动朝向是
A.东北 | B.西北 | C.西南 | D.东南 |
A.河水侵蚀 | B.海浪侵蚀 | C.海水堆积 | D.潮汐堆积 |
A.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小 | B.长江人海径流量减小 |
C.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 D.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
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图为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辽河河口海岸线
【小题2】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
A. 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 B. 辽河上游堆积作用较强
【小题3】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将

【小题1】辽河河口海岸线
A.1909~1945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 B.1945~1979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
C.197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 D.190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
A. 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 B. 辽河上游堆积作用较强
【小题3】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将
A.不利于港口建设 | B.导致海水倒灌 |
C.使黄海面积缩小 | D.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
读“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洱海的成因是
【小题2】大理古城聚落所在地地形较为平坦,该地形应属于

【小题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洱海的成因是
A.河流汇集 | B.人工修筑 | C.断层凹陷 | D.陆地抬升与海洋相隔 |
A.山体崩塌形成低地 | B.流水沉积而成的冲积扇 |
C.风力沉积而成的平地 | D.洱海侵蚀而成的平原 |
下图为辽东湾北部的双台子河口调查站分布图和R2、R5、S5、S6、S8依次五个站点悬沙浓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可知,双台子河悬沙浓度大致为
【小题2】S5站点悬沙出现一个较高值,其原因是
【小题3】根据材料推测夏季

【小题1】据图可知,双台子河悬沙浓度大致为
A.河口>河道>海区 | B.海区>河口>河道 |
C.河道>河口>海区 | D.河道>海区>河口 |
A.入海口处河道拓宽泥沙增多 | B.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加快,冲刷力增强 |
C.河心岛边缘沉沙多,易形成悬沙 | D.潮水顶托河水,发生剧烈的扰动作用 |
A.悬沙浓度降低较高值区向海洋推进 | B.悬沙浓度降低,较高值区向内陆后退 |
C.悬沙浓度增加,较高值区向内陆后退 | D.悬沙浓度增加,较高值区向海洋推进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几”,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
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左图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右图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l)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
(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
(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
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几”,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
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左图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右图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l)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
(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
(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与其流入湖泊的水位差影响河流流速,进而影响流水的搬运和堆积。辫状河多发育中冲积扇上和山前倾斜平原,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呈辫状。曲流河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地质科学研究表明,当滨浅湖水位上升时,辫状河可转变为曲流河。下图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地沉积模式图。

(1)K地貌类型为 ,简述其形成过程。
(2)推测滨浅湖水位上涨中图中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过程中的作用。
河流与其流入湖泊的水位差影响河流流速,进而影响流水的搬运和堆积。辫状河多发育中冲积扇上和山前倾斜平原,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呈辫状。曲流河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地质科学研究表明,当滨浅湖水位上升时,辫状河可转变为曲流河。下图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地沉积模式图。

(1)K地貌类型为 ,简述其形成过程。
(2)推测滨浅湖水位上涨中图中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过程中的作用。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②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③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小题2】图中河流
①分叉多 ②多为地下暗河 ③流量不稳定 ④易改道
【小题3】图中扇三角洲
①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②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③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④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

【小题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②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③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分叉多 ②多为地下暗河 ③流量不稳定 ④易改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①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②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③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④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赣江南昌段江心洲的沉积物分布特征及落淤层的分布与赣江的周期性水文环境有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沉积物颗粒比较,四地中最小的是
【小题3】【小题4】关于泥质结壳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小题1】【小题2】沉积物颗粒比较,四地中最小的是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A.洪水期河水搬运来大量沙砾沉积,形成泥质结壳 |
B.洪水期泥质结壳受流水强烈侵蚀,逐渐消失 |
C.枯水期风力搬运来大量沙尘沉积,形成泥质结壳 |
D.枯水期泥质结壳表面易板结硬化,加固沙洲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中海陆交迁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黄河口地区陆速车之快世所少见,但在淤进造陆的同时,三角洲也受到海洋动力的侵蚀作用。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滨海混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 1987-1992年黄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图

材料三:1950~2000年黄河利津站(黄河入海口附近)水沙统计图

(1)结合材料三,简述1990-2000年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自然原因。
(2)分析1987-1992年图中虚线框内黄河口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3)分析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4)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对鸟类生存的意义。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中海陆交迁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黄河口地区陆速车之快世所少见,但在淤进造陆的同时,三角洲也受到海洋动力的侵蚀作用。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滨海混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 1987-1992年黄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图

材料三:1950~2000年黄河利津站(黄河入海口附近)水沙统计图

(1)结合材料三,简述1990-2000年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自然原因。
(2)分析1987-1992年图中虚线框内黄河口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3)分析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4)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对鸟类生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