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北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72%。读不丹地形图,回答问题。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推测该国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及成因。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推测该国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及成因。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小题2】“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小题3】关于日本和新加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A.湖泊较深 | B.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
C.河流入湖泥沙量小 | D.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
B.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
C.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
A.日本和新加坡都利用了本国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
B.旅游业收入是新加坡外汇的重要之一 |
C.两国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 |
D.日本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渔场 |
图为“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小题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小题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A.湖水下泄 | B.湖泊分流 |
C.河谷变宽 | D.地势升高 |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表为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读表可知该水库蓄水量最小的月份是( )


A.3 | B.6 |
C.9 | D.12 |
基流是地下水补给进入河水中的部分,其径流量较为稳定,为河川的基本流量;它在维持河道生态、提供枯水季节供水中作用显著。基流指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下表为40年间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的相关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表中数据的相关性判断,黄河源区河流径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
【小题2】40年间,气温升高对黄河源区基流和基流指数的影响明显。因气温升高
时间 | 降水量(mm) | 平均气温(℃) | 基流(108m3) | 基流指数 |
1961~1970年 | 638 | -0.98 | 136 | 0.64 |
1971~1980年 | 649 | -0.61 | 138 | 0.66 |
1981~1990年 | 681 | -0.40 | 150 | 0.63 |
1991~2000年 | 642 | 0.11 | 116 | 0.67 |
【小题1】根据表中数据的相关性判断,黄河源区河流径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
A.气温变化 | B.降水量变化 |
C.基流指数变化 | D.植被变化 |
A.蒸发量增大,地下水补给增大,基流减小 |
B.冻土融化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基流减小 |
C.冻土融化多,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 |
D.冰川融化多,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 |
长江作用和鄱阳湖作用影响江一湖的水量交换强度,下图为近年来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对江湖相互作用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引起江湖相互作用此消彼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平坦 ②降水时空差异
③水到设施控制 ④水资源消耗差异

【小题1】对江湖相互作用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作用主要发生在夏秋季,鄱阳湖作用主要在冬春季 |
B.5 -6月降水集中在长江以南,鄱阳湖流域入湖流量迅速增加 |
C.7 -8月锋面雨带在长江下游,长江汇流量增加,使长江作用增强 |
D.9月锋面雨带返回长江以南,鄱阳湖作用强度明显加大 |
①地势平坦 ②降水时空差异
③水到设施控制 ④水资源消耗差异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图为顿河流域略图及齐姆良斯克水库区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海区比乙海区
【小题2】与顿河汛期、齐姆良斯克灌溉区的自然植被和土壤对应的是

【小题1】甲海区比乙海区
A.含沙量较小 | B.盐度较低 |
C.结冰期较短 | D.污染更小 |
A.春汛、草原、黑钙土 | B.春汛、荒漠、荒漠土 |
C.夏汛、针叶林、灰化土 | D.冬汛、常绿硬叶林、红壤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示意的是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图b示意的是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1)简述图a中甲区域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
(2)说出图a中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
(3)据材料二说出黄河流量、含沙量与水深2米的位置距起始点的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
材料一 图a示意的是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图b示意的是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1)简述图a中甲区域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
(2)说出图a中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
(3)据材料二说出黄河流量、含沙量与水深2米的位置距起始点的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南水北调”工程所影响的环节主要是()
【小题2】N环节所代表的地理意义是()

【小题1】“南水北调”工程所影响的环节主要是()
A.C | B.D |
C.H | D.F |
A.海水蒸发 | B.下渗 |
C.植物蒸腾 | D.河湖水蒸发 |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所有月份的交点为原点,数值为0,向外呈同心圆状数值增大),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河流位于()
【小题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小题1】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 B.亚热带大陆西岸 |
C.温带季风区 | D.高寒地带 |
A.有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 B.有一个汛期 |
C.冬季断流 | D.年径流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