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
【小题2】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
A.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北风
B.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南风
C.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D.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南风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该大洋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副极地为中心B.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C.①为风海流D.②洋流为寒流
【小题2】若该大洋环流位于太平洋,则( )
A.①洋流流经巴西东部海域
B.②洋流流经海域有世界性大渔场
C.③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
D.④洋流为环球性洋流
当前题号:2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A.西南部B.东南部C.东北部D.西北部
【小题2】图中甲地的天然植被为草原,原因包括
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②西南季风难以到达,季风气候不显著
③地形平坦,水汽抬升少   ④东西两侧受山地阻挡,降水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3】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大气环流为
A.东北信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盛行西风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月为
A.7月B.10月C.1月D.3月
【小题2】图中虚线框架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原因是
A.寒流降温减湿B.地势高气压低
C.阳坡受热增温D.季风势力较强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B.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C.M为低纬信风带D.N为极地东风带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根据据下图中的风向判断,图示是( )
A.北半球的夏季
B.北半球的冬季
C.C地区此时炎热干燥
D.A处此时高温多雨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气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往往是使用收集的大量数据(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和气压等),结合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天气变化。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2019年冬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贝加尔湖西南侧高压区的气流运动状况
(2)分析图中东北部低压中心的形成过程。
(3)预报日本北海道西部未来几天可能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我国北方即将遭受的气象灾害及此季节多发的原因。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 ______气压带或______风带(填数码)的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其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4)读材料三,简要评价A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C,内陆则高达49°C。读图完成下题。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气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往往是使用收集的大量数据(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和气压等),结合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天气变化。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2019年冬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贝加尔湖西南侧高压区的气流运动状况。
(2)分析图中东北部低压中心的形成过程。
(3)说明我国北方即将遭受的气象灾害及此季节多发的原因。

岐阜县白川乡的合掌村,位于日本西北部,村中的“合掌屋”最早建于300年前,屋项以茅草覆盖,屋顶坡度达60°,状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合掌屋”。

(4)结合所学原理,说明“合掌屋”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