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生活
- 政治生活
- 文化生活
- 生活与哲学
-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内涵
- 实践的特征(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 经济学常识
-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科学思维常识
-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综合类
- 时事政治
2019年8月,第九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沿海城市受灾严重。浙大皮划艇老师、原世界冠军、国际搜救冲锋舟救援技术教官许亚萍获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组织起救援小队,带着装备赶赴临海,十几个小时不眠不休,成功抢救转移了三十多位受灾群众。事后,许亚萍表示,作为一名党员,看到这么多百姓陷入苦难,她心痛不已,有技能的人就应该冲在最前面。由此可见
①能力卓越的人更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②实践中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
③应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实践只要符合群众愿望,就能获得成功
①能力卓越的人更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②实践中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
③应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实践只要符合群众愿望,就能获得成功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人工智能在高歌猛进的同时,对安全、法律、伦理等也提出新挑战。针对人工智能潜在的风险,科学家试图探索通过算法给智能机器嵌入人类的价值观和规范,使其遵循“善法”,让它们具有和人类一样的同情心、责任心、羞耻感等等,从而控制机器的风险。可见
①赋予智能机器以人类意识是科学家的不懈追求
②科技进步带来新的问题推动科学家进行新的探索
③科技进步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④伴随实践发展原有科技成果总会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①赋予智能机器以人类意识是科学家的不懈追求
②科技进步带来新的问题推动科学家进行新的探索
③科技进步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④伴随实践发展原有科技成果总会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从神农尝百草,到“哈勃”瞭望太空,千百年来人类在实践探索中不短地探寻着世界的奥秘,人类探寻世界奥秘的根本目的在于
A.获得正确认识 | B.认识客观世界 | C.改造客观世界 |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乘坐深海潜水器在海底发现了一个温度高达350℃的热泉口,泉口附近浮游着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等生物。在没有阳光、超过沸点、高压的深海环境下还有生命,成为“无法解答的复杂谜题”。经过近20年的研究,科学家破译了这种特殊生物的基因图谱,确定自然界还有第三种生命形式。上述一系列活动证明了
①探测工具扩展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是认识的基础
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推动人们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①探测工具扩展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是认识的基础
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推动人们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某地根据风能、太阳能在昼夜和季节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的特点,把独立的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组合为风光互补发电,有效克服各自缺陷,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这一做法
①创造了事物间的联系
②坚持整体着眼,又重视局部
③表明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表明实践是具有能动性的活动
①创造了事物间的联系
②坚持整体着眼,又重视局部
③表明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表明实践是具有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如今,科学家们已学会如何用HIV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来防止艾滋病病毒的复制,但研究人员至今还未找到如何从体内完全清除病毒的方法。因为与任何其他病原体不同,艾滋病病毒似乎天生就有潜伏的能力。对此,丹麦研究人员提出“先踢后杀”疗法,力图将病毒首先从其藏身之处激活,然后杀死它。这表明
①实践是人按照主观意志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①实践是人按照主观意志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描绘一个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事物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途径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①事物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途径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③④ |
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主要方法之一。马克思在各种著作中对这一方法的叙述如下:
《第一版序言》:……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逻辑加工,并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叙述出来……
结合材料,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的角度概括马克思对如何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建议,并简要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