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生活
- 政治生活
- 文化生活
- 生活与哲学
-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内涵
- 实践的特征(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 经济学常识
-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科学思维常识
-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综合类
- 时事政治
①客观的物质活动 ②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③孤立的个人活动 ④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是中国迈向民族复兴伟业坚定的自主选择,不会因为任何外部杂音而改变方向、打乱节秦、止步不前。中国在40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是鼓舞士气的成绩单,也是凝聚信心的加油站,更是未来与世界深度交融互动的广间平台。我国一系列利好政策继续密集出台,许多外商纷纷表态要加大在华投资。“资本的唤觉是敏锐的”,它们的选择本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红利”的含金量,它们的选择本就印证了“中国开放”意味着更多机会。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看法。A.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实践是认识的 |
B.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一样重要 |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
D.书本知识是获取认识的重要途径 |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能与偶然不期而遇 |
B.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
C.获得丰富感性资料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认识不同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是自然的 | D.认识是实践的终极目的 |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总长55千米的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被业界誊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港珠澳大桥从筹备到建成历时14年,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无数个世界级难题,打破了无数个世界纪录。在海底沉管隧道建设中,沉管的混凝土浇筑是重中之重,工程团队从立项到试验到浇注施工历时近7年。7年间面临气温环境的变化、原材料的变化还有人员流动的重重困难,反复配比了100多吨混凝土,终于研究出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超级配方”。在沉管安装过程中工程团队在无任何国内外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不断突破“工程难度技术极限”,面对海底沟槽内洋流的变异给安装带来的冲击,工程团队不断总结失败原因,反复思考与制订实验计划、寻找更为科学的工程方案。正是通过不断破解技术难题,实施新工艺、制定新方案,才使得工程进度和质量大大提升,确保港珠澳大桥顺利建成并通车。
结合材料,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