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除去农田中的杂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调整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途径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
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图中图Ⅰ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甲和乙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依次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们与分解者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该物质主要通过 [  ]____________(用数字和文字表示)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甲。
(3)图Ⅱ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B代表被____________利用的能量。从图中可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_____)
A.a=b+cB.a<b+cC.a>b+cD.c=a+b
当前题号:4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近年来,银鱼产量大幅下滑,中国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权威人士认为,过度捕捞是主因。鄱阳湖肉食性的鳜鱼、鳙鱼等大鱼被渔民大量捕捞后,湖里一种名为红尾鱼的杂鱼就大量繁殖,红尾鱼以银鱼卵为食,导致银鱼没等长大就葬身鱼腹。
(1)银鱼多生活于中下层,白天气温升高成缺氧时,银鱼会进入上层活动,它们一起的还有小鲫鱼和小参鱼,这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结构的改变,幼鱼有较强的趋光性,夜晚用灯光能将其诱集成群,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信息。
(2)银鱼幼鱼阶段以一些植食性浮游动物及一些藻类为食,银鱼幼鱼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营养级;体长达到80mm以后逐渐向肉食性转移,110mm以上主要以小型鱼虾为食,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与幼鱼比较,成鱼增重1g需要消耗藻类的能量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银鱼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储存在体内的有机物中。
(3)依据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你认为银鱼合理捕捞的时机是____________。另外,从种间关系的角度考虑,在采取保护措施进行捕捞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适当放牧,由于动物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不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人工鱼塘通过种植浮萍抑制藻类的生长,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人工鱼塘中,消费者的同化量可能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
B.浮萍可能通过与藻类的种间关系来抑制藻类的数量增长
C.浮萍可降低水华的发生,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
D.该鱼塘不需要从外界获得大量物质补给也能长期维持正常功能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生产措施与其原理或预期结果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鱼类捕捞之后的剩余量接近K/2保持鱼类的持续高产
B.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模拟动物信息吸引鸟类捕食害虫——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桑基鱼塘——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全球变暖导致很多地区水稻产量下降,极端干旱地区甚至颗粒无收。研究人员在干旱地区种植水稻中发现了一种能让根系在生长中深入土壤的基因,并使用这种基因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稻。新品种产量在轻度干旱环境中与湿润环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在极度干旱状态下产量也只下降了30%,耐旱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实例充分体现了
A.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深根”基因的存在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抗旱性状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处理
水稻产量(kg/hm2
土壤有机质(%)
稻田养鱼
4023
2.72
对照
3474
2.56
 
A.稻田养鱼使水稻更多的从土壤中吸收鱼粪中的有机质
B.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
C.引入稻田中的鱼同样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D.稻田养鱼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恢复力稳定性得到提高
当前题号:10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