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盐类水解规律
- 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 + 盐类水解的应用
- 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 易水解的盐溶液的配制
- 盐类水解在解题方面的应用
- 制备与水解有关的物质
- 盐类水解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检验甲醛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银﹣Ferrozine法灵敏度较高。测定原理为甲醛把氧化银还原成Ag,产生的Ag与Fe3+定量反应生成Fe2+,Fe2+与菲洛嗪(Ferrozine)形成有色配合物,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出甲醛的含量。某学习小组类比此原理设计如下装置测定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甲醛能被银氨溶液氧化生成CO2,氮化镁与水反应放出NH3,毛细管内径不超过1 mm。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制备NH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装有AgNO3溶液,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
(3)银氨溶液的制备。关闭K1、K2,打开K3,打开______,使饱和食盐水慢慢滴入圆底烧瓶中,当观察到B中白色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时,________。
(4)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①用热水浴加热B,打开K1,将滑动隔板慢慢由最右端抽到最左端,吸入1 L室内空气,关闭K1;后续操作是______________;再重复上述操作3次。毛细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向上述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1,再加入足量Fe2(SO4)3溶液,充分反应后立即加入菲洛嗪,Fe2+与菲洛嗪形成有色物质,在562 nm处测定吸光度,测得生成Fe2+1.12 mg,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____mg·L-1。

已知:甲醛能被银氨溶液氧化生成CO2,氮化镁与水反应放出NH3,毛细管内径不超过1 mm。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制备NH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装有AgNO3溶液,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
(3)银氨溶液的制备。关闭K1、K2,打开K3,打开______,使饱和食盐水慢慢滴入圆底烧瓶中,当观察到B中白色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时,________。
(4)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①用热水浴加热B,打开K1,将滑动隔板慢慢由最右端抽到最左端,吸入1 L室内空气,关闭K1;后续操作是______________;再重复上述操作3次。毛细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向上述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1,再加入足量Fe2(SO4)3溶液,充分反应后立即加入菲洛嗪,Fe2+与菲洛嗪形成有色物质,在562 nm处测定吸光度,测得生成Fe2+1.12 mg,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____mg·L-1。
工业上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金属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一些金属离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
请回答:
(1)上述流程中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溶液2中的主要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为保证Mg2+沉淀完全,过程②中控制溶液的pH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已知Mg(OH)2的Ksp=2×10-11,lg2=0.3)
(4)已知MgCl2·6H2O受热时发生水解:MgCl2·6H2O=Mg(OH)Cl+HCl↑+H2O,过程③应该如何操作才能得到无水MgCl2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过程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一些金属离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
| Fe3+ | Al3+ | Fe2+ | Mg2+ |
开始沉淀时 | 1.5 | 3.3 | 6.5 | 9.4 |
完全沉淀时 | 3.7 | 5.2 | 9.7 | |
请回答:
(1)上述流程中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溶液2中的主要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为保证Mg2+沉淀完全,过程②中控制溶液的pH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已知Mg(OH)2的Ksp=2×10-11,lg2=0.3)
(4)已知MgCl2·6H2O受热时发生水解:MgCl2·6H2O=Mg(OH)Cl+HCl↑+H2O,过程③应该如何操作才能得到无水MgCl2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过程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水解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草木灰(主要含K2CO3)与铵态氮肥最好不混用 |
B.明矾用于净水 |
C.向CuCl2溶液中加入Cu(OH)2,调节pH可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3+ |
D.将AlCl3、Al2(SO4)3溶液分别加热、蒸发、浓缩、结晶、灼烧,所得固体成分相同 |
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主要成分可能是( )
A.氢氧化钾 | B.次氯酸钙 | C.烧碱 | D.碳酸钾 |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为增强明矾净水效果,可同时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
B.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可在铁制品的外层涂油漆或局部镀铜 |
C.为增强除油污效果,可使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 |
D.为防止植物油脂氧化,可将植物油脂露置于日光下 |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其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 |
B.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
C.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
D.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
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工业上制备无水FeCl3工艺如下:(常温下Ksp[Fe(OH)3]=2.6×10-39)

⑴ 由FeCl3· 6H2O晶体制备无水FeCl3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 六水合氯化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从FeCl3溶液制FeCl3·6H2O晶体的操作:加少量盐酸、_______ 、_______ 、过滤、洗涤、干燥。
⑶ 常温下,若溶液的pH控制不当会使Fe3+沉淀,pH=4时,溶液中c(Fe3+)=____________ mol/L。
⑷ 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2.3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某一指示剂并用0.1000 mol/LNa2S2O3溶液滴定用去12.50 mL。已知:I2+2S2O32-=== 2I-+S4O62-
① 写出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求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 由FeCl3· 6H2O晶体制备无水FeCl3应采取的措施是:
⑵ 六水合氯化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 0 | 10 | 20 | 30 | 50 | 80 | 100 |
溶解度(g/100gH2O) | 74.4 | 81.9 | 91.8 | 106.8 | 315.1 | 525.8 | 535.7 |
从FeCl3溶液制FeCl3·6H2O晶体的操作:加少量盐酸、
⑶ 常温下,若溶液的pH控制不当会使Fe3+沉淀,pH=4时,溶液中c(Fe3+)=
⑷ 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2.3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某一指示剂并用0.1000 mol/LNa2S2O3溶液滴定用去12.50 mL。已知:I2+2S2O32-=== 2I-+S4O62-
① 写出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 求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25 ℃时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向其中加入醋酸钠晶体,等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H增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增大了c(OH-),因而溶液的pH增大;乙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
(1)上述两种解释中________(填“甲”或“乙”)正确。
(2)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然后测定溶液的pH。
(3)若________(填“甲”或“乙”)的解释正确,溶液的pH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25 ℃ 时,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4)常温下将0.010 mol CH3COONa和0.004 mol HCl溶于水,配制成0.5 L混合溶液。判断:
①溶液中共有________种粒子。
②溶液中有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和一定等于0.010 mol,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③溶液中n(CH3COO-)+n(OH-)-n(H+)=________mol。
(1)上述两种解释中________(填“甲”或“乙”)正确。
(2)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然后测定溶液的pH。
|
(3)若________(填“甲”或“乙”)的解释正确,溶液的pH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25 ℃ 时,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4)常温下将0.010 mol CH3COONa和0.004 mol HCl溶于水,配制成0.5 L混合溶液。判断:
①溶液中共有________种粒子。
②溶液中有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和一定等于0.010 mol,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③溶液中n(CH3COO-)+n(OH-)-n(H+)=________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