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古罗马军队中,士兵每天定量得到一块面包充当全天的口粮,军队制定了分配面包的规则:当两个士兵拿到了一块要分配的面包后,要求一个士兵来分割,而另一个士兵首先出来选择属于他的一半。
材料二:孔融四岁时,父亲让他把一袋梨分给家人,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把比较大的给父母,把其他的给了弟弟妹妹,而把最小的给了自己。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位古人,看到庭院内越来越多的短墙,不禁伤感:“墙往往而是,老死不相往来,一个大家庭就这么散了。”
一位诗人,面对一座断壁说:“你的一生,接受了那么多单梯的凭靠:现在你快倒了,你想过那些靠着你的梯子吗?”
一个囚徒,望着监狱的高墙,泪流满面:“这墙让我失去了自由,此地决不可再来。”
一名学子,望着北京大学的围墙感动不已:“尽管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这墙没有变,一百年来它挡住了太多的喧嚣,将我们包裹其中,给我们一种可贵的安全。”
……
墙,普通又不普通。我们的身体、思想、情感,无不与一面墙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请围绕“墙”这一意象,展开合理联想,写一篇议论文,表达对生活的感悟。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婴儿出生时候,小手总是攥得紧紧地,似乎要抓点什么;老人去世的时候,双手就自然放开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撒手人寰”吧。这一“抓”一“放”之间,值得我们思考……
这则材料可以引发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注意: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题目;③不少于800字。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①《笔墨祭》结尾说:“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这是认为“字如其人”;但也有人以秦桧为例,说秦桧的字很好,人却是遗臭万年的奸臣,由此得出“字未必如其人”的结论。
对此,你怎么看?请以“字如其人论”或“字未必如其人论”为题(二者选择其一),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可以就书法立论,也可以由书法说开去;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清晰。不少于700字。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多都表现为某种技艺,如文学(诗词歌赋、小说、戏曲)、书法、绘画、剪纸、曲艺及建筑、园林……假如某天醒来,你居然就成了某一方面的专家高手,你想成为哪一种高人,将会发生什么故事?……
请展开想象,以“早晨醒来,我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一名……”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体现出你对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感受或认识。要求:发挥想象,有细节,有描写。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就读家政学的大学生最怕人问的话题就是:“读什么专业?毕业后去做保姆吗?”这令他们深感尴尬。
这个话题早在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了36条具体政策扶持家政行业发展后,就进入热议期。随后,7月5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谢俐表示,每个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
这些规定和政策进一步在社会上激起千层浪,其中的核心就是,大学家政专业出来还不是做保姆?这个大学是不是白上了?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一位就读家政学的大学生的身份,给读者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看法,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成长史。这个成长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事业上的。好的阅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不良的阅读会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结合你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积累,讲一讲阅读是如何促进一个人成长的,或者谈谈你对上面这段话的感受或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1919年5月立志于改变国民精神的鲁迅遇到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举起“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写下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小说《药》。
1949年10月始终怀有报国之志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历尽艰难曲折,回到祖国怀抱,为祖国的火箭、导弹、原子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9年至2017年,中国高速列车从“和谐号”至“复兴号”,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极大增强了我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展示了中国铁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机遇中创造人民生活新时空的美好愿景。2019年3月30日《东方时空》讲述了成昆铁路把三代人的“爱国情报国志”连接在一起,奋斗接力半个世纪的感人故事。老一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吃苦奉献、开拓进取精神升华为年青一代为沿线人民脱贫致富的迎难而上、接力奋斗情怀。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来更好地与全国各地中学生交流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垃圾分类”再次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全国各地纷纷表达对立法推动垃圾分类这个举揹的赞成和支持,也对宣传多年的“人人有责”如何落实,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环境污染,特别是塑料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们用法律的形式推进垃圾分类管理,不仅是立足今天,更是着眼未来。
据了解,此前北京、广州、杭州、厦门等多个城市均出台过实施垃圾分类方面的规章制度。目前哈尔滨也正在筹措垃圾分类管理的立法和推广。但由于群众的生活习惯不好,对垃圾分类管理没有充分认识,预计此项工作实施起来必定困难重重。
针对以上情况,请你以社区居民的身份,写一封给社区群众的公开信。要求:综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可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