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同学成绩不好,自暴自弃,老师跟他谈心。老师问,水能流向天空吗?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学生回答。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变成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老师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自己的体会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同学成绩不好,自暴自弃,老师跟他谈心。老师问,水能流向天空吗?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学生回答。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变成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老师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自己的体会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这样写道:
……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味道不能写,也许是因为无形的存在是非常难以借助文字来呈现的,然而味道的确又是所有感觉中最容易激发情绪,引出回忆的。有些味道甚至会久久萦绕在记忆中,让人难以释怀……
关于“味道”,你有过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味道不能写,也许是因为无形的存在是非常难以借助文字来呈现的,然而味道的确又是所有感觉中最容易激发情绪,引出回忆的。有些味道甚至会久久萦绕在记忆中,让人难以释怀……
关于“味道”,你有过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谜语流传已久:“什么东西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你看,时间的步伐竟如此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变幻的人的一生。
请以“时间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有个谜语流传已久:“什么东西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你看,时间的步伐竟如此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变幻的人的一生。
请以“时间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作文。
位置”这一概念可大可少,大到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所扮的角色,小到学生在教室中所坐的位置;可实可虚,可以是一个人在某人心中地位,也可以是一个脚下所占的地方。对于“位置”,我们总想处在最好;对于“位置”,我们总是患得患失。其次,追求好的 “位置”,就是追求一种好的心态,一种健康的心理。
阅读以上材料,以“位置”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位置”这一概念可大可少,大到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所扮的角色,小到学生在教室中所坐的位置;可实可虚,可以是一个人在某人心中地位,也可以是一个脚下所占的地方。对于“位置”,我们总想处在最好;对于“位置”,我们总是患得患失。其次,追求好的 “位置”,就是追求一种好的心态,一种健康的心理。
阅读以上材料,以“位置”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痛苦,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①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理智、感动等)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的第一行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③文中若出现真实姓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痛苦,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①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理智、感动等)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的第一行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③文中若出现真实姓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卷面整洁。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感受。
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选好角度,联系实际,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感受。
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选好角度,联系实际,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回家可以掸去一路风尘,感受云卷云舒的闲适;回家,可以卸去层层伪装和防护,寻得一个真实的自己;回家,可以整顿疲惫的心灵,为下一段征程续航……
回家,会给你带来怎样的联想,怎样的思考?以“回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回家可以掸去一路风尘,感受云卷云舒的闲适;回家,可以卸去层层伪装和防护,寻得一个真实的自己;回家,可以整顿疲惫的心灵,为下一段征程续航……
回家,会给你带来怎样的联想,怎样的思考?以“回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最近,中国女登山家王静在登顶珠峰的过程中,先搭乘直升机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飞到海拔6400米的二号营地,再攀登到8800米以上的珠峰峰顶。此举打破了历来攀登珠峰的传统:用脚从大本营攀登到峰顶。尽管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它早已在登山界达成了共识,也是评判登山者是否登顶成功的首要标准。王静在接受采访时表明,当时选择乘直升机是因为该路段因冰崩已被封闭,无法穿越。此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王静没有遵照标准登顶,不能算作登顶成功,并觉得此举亵渎了体育精神;有人认为,王静在没有其他解决办法的前提下选择搭乘直升机,算是一种变通的方法,最终达成了目标,值得肯定;还有人认为,如果把攀登珠峰当作一种人生体验,王静的做法无可厚非……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⑤书写工整。
最近,中国女登山家王静在登顶珠峰的过程中,先搭乘直升机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飞到海拔6400米的二号营地,再攀登到8800米以上的珠峰峰顶。此举打破了历来攀登珠峰的传统:用脚从大本营攀登到峰顶。尽管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它早已在登山界达成了共识,也是评判登山者是否登顶成功的首要标准。王静在接受采访时表明,当时选择乘直升机是因为该路段因冰崩已被封闭,无法穿越。此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王静没有遵照标准登顶,不能算作登顶成功,并觉得此举亵渎了体育精神;有人认为,王静在没有其他解决办法的前提下选择搭乘直升机,算是一种变通的方法,最终达成了目标,值得肯定;还有人认为,如果把攀登珠峰当作一种人生体验,王静的做法无可厚非……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⑤书写工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法则,即“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的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法则,即“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的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