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需要___________
要求:将补充完整的题目抄写到答题纸上,不少于700字。
花鸟虫鱼,山川河流,是自然方物的姿态;琴棋书画,蓝图梦想,是社会万象的姿态。姿态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体态、举止,也体现着内在的格调、品质、境界。
有人说:“心灵不会是一块闲置的空地;你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
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呢?请联系自身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抄袭或套作。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进入高一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记叙文,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断章》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一个正确的选择会让你获得走向成功的机会,一个错误的选择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一次对选择失误的及时修正可能让你获得柳暗花明的惊喜。
“选择”是一种自我认知意识的觉醒,是一次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更是一个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现状的过程。请围绕“选择”写一篇作文,阐述自己的理解。要求: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919年,艾丁顿等人远征西非、巴西观测日全食,验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质量确实可以令时空弯曲。
1967年,惠勒第一次提出“黑洞”一词,用以指称一种只在理论上存在的,极端致密、令时空无限弯曲的天体。
2017年4月,EHT团队利用横跨地球直径的8台“视界面望远镜”观测黑洞,5天记录约3500TB的海量数据,传入超级计算机进行处理。
2019年4月,人们终于捕获首张黑洞照片,并于10日晚9点正式发布。经过一个世纪的求索,人类终于等到了这天。
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结合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注意)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
天津海河上桥梁众多,意义丰富。比如解放桥,1927年建成,因连接着各国租界,所以原名叫“万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桥,叫做“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海河上的每一座桥都有一段往事,关乎个人,关乎城市,关乎国家。桥,有形亦无形,此岸与彼岸之间需要架桥,心灵与心灵之间也需要架桥。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