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草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改革开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积淀了浩瀚的文化经典,那一册册光辉的篇章,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蕴含着我们民族无穷的智慧,不朽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对此,你有何感悟和联想,请结合你读过的经典作品,以“在经典的引领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行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荀子·劝学》中说“蟹六跪而二螯”,而实际上,正常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作螯足;还有四对足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作步足。说“六跪”不对,应该说“八跪”。
又比如《孔雀东南飞》里说“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古今其他诗歌中也往往用“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忠贞厮守。但研究发现,鸳鸯不一定有固定的“夫妻”关系。
这位同学发问道: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作出回应。要求: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万圣节将至,由某商家策划,一群妙龄少女化妆成死亡新娘、吸血鬼、僵尸等形象现身地铁。她们穿着专业服装,或七孔流血,或青面獠牙,在人群中分外显眼。对此,有乘客表示实在恐怖,难以接受,公共场合还是应该低调一些;也有乘客觉得年轻人爱玩,也并没有不法举动,可以包容。
对这样的另类文化表达,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斗转星移,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地域文化代表的方言处境却愈显尴尬。湖南电视台主持人汪涵自掏腰包500万,发起“響應”(乡音)方言保护计划。他一句“普通话让你走的更远,方言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戳中许多人的泪点。余秋雨则认为仅保留于少数几种那些具有丰厚的历史,有较大的人口覆盖面,又具有相当的内涵的方言便足够。而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家约翰·麦克沃特则表示:试图保护所有的语言这一行为是非理性的。
以上三人,你更赞同谁?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某校高三学生组织端午节“走近屈原”主题活动,策划走进小学,向小学生们介绍屈原精神。他们通过观察小学生的画作、口头交流等发现,小学生对屈原的了解大多只知道屈原“投江”,其他方面的印象比较模糊。
上世纪之初,1919年五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直到2018年,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青年去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五四精神是热血青年们自发并逐渐凝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其精髓世代相承,升华为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其主旨各不相同。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表现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
回顾影响较大的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爱国主义新增添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诉求: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浪潮中,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在中国发展世人瞩目的背景下,寻求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全新的定位和方向;
在对外开放交往日益扩大的现实中,探讨构成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新内容。
我们应当认识到,当代爱国主义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期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望。
当代爱国主义本身也是一种思考,一种基于国家、民族和个人现状与未来的思考。青年,作为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的主力军,我们有必要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群体10年间一种显而易见的转变——从热衷模仿西方文化,到爱国主义成为广泛的情感共鸣?
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你以一个即将迈入大学的大学生身份写一篇文章,表明你对五四精神的思考。要求:自选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综艺节目《奇葩说》有一期辩题引起热议:“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进行知识共享,你支持吗?”很多人都参与其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人说,如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的东西,全人类都知道了,对我是不是不公平?还有人认为,共享知识不等于共享能力,知识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但能力、思维、审美等等还是需要自己去培养的;也有人说,知识共享会不会让人滋生懒惰,从而失去创造力?还有人认为,知识共享让我们把每个世界的门都打开,它避免了更多人因为无知而引发的危险和伤害,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
2007年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挂牌。
2014年国家汉办同意在曲阜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
2014年世界上首所科技型孔子学院“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科技孔子学院”在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揭牌。
2017年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
2017年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2018年阿联酋宣布,该国的100所学校从明年起将开汉语课。
世界汉语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触和思考呢?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传统文化在当今仍然有其积极的作用,比如《中庸》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明代国子监的堂号“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仍旧可以作为人生成长的坐标参照。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请从上面十个关键词中任选三个,合理构思,确定主题,组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