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什么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得最有效的学习成果?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四位学生走访中国、韩国、印度、美国、法国和以色列,探索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人们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以及彼此之间的差异,拍成一部五集纪录片《学习的人》。韩国、印度、中国学生的勤奋让他们感到震惊,美国、法国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学习的方式让他们觉得亲切,以色列犹太人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的热忱和质疑讨论的学习模式引起他们深深的思考。随着探索之旅的不断深入,关于“最好的学习”的定义,也在他们心底逐渐清晰。
那么,在你看来,“最好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呢?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要求)1.正面立论,客观理性:言而有据,逻辑清楚;2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以上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①朱自清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②有人说:“人类是一种群居的独居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都需要独立思考的空间。”
综合上述文字,请思考“群居”与“独居”的关系,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心理描写;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超过120字。

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
要求:立意自定: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以论述为上;字数800。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几米
对于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理解?请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得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拋弃你》的朋友圈热文横空出世。整篇文章中,作者一直在用同龄人的“成功”与普通人的平凡进行对比,借此告诫人们:“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在文章火爆的同时,與论场上也是议论纷纷。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泰戈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疲倦懈怠)。(孔子)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问渠那得清如话?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霍金)
古今中外文化宝库的经典名句浩如烟海,直指人心,启迪智慧,发人深省。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