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全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①沛公居山东时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③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④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⑩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①沛公居山东时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③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④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⑩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A.①④⑥⑦⑩ | B.②③④⑦⑨ | C.②⑤⑥⑧⑨ | D.①②⑤⑧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①吾其还也 ②其人居远未来 |
C.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②何辞为? |
D.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 B.是非贿得之。 |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下列对《张衡传》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儒家的六种经书——《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者称为“孝廉”。 |
C.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
D.乞骸骨,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辞的委婉说法。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而临事忽焉丧之 |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C.往往而剧 卒中往往语 |
D.所谓天者诚难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 |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
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 |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 亲附 |
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 原谅 |
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
D.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考虑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敢以烦执事。(胆敢)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了)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过河;围墙)
⑤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⑥吾其还也。(还是)
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⑧失其所与,不知。(结交;同“智”)
⑨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礼物;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
⑩何厌之有?(满足)
①敢以烦执事。(胆敢)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了)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过河;围墙)
⑤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⑥吾其还也。(还是)
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⑧失其所与,不知。(结交;同“智”)
⑨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礼物;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
⑩何厌之有?(满足)
A.①⑤⑦⑧⑨ | B.②③④⑦⑧ |
C.⑤⑥⑦⑧⑩ | D.①③⑤⑧⑩ |
选出对下列多义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1)若(_______)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好像)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
C.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假如)
(2)说 (_______)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B.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说教)
C.秦伯说,与郑人盟(高兴)
(3)辞(________)
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
B.停数日,辞去(告别)
C.不辞劳苦(推托)
(4)鄙(________)
A.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偏僻)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5)微(________)
A.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小)
(6)之 (________)
A.辍耕之垄上(到,往)
B.子犯请击之(他们,此指秦军)
C.是寡人之过也(的)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
(1)若(_______)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好像)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
C.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假如)
(2)说 (_______)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B.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说教)
C.秦伯说,与郑人盟(高兴)
(3)辞(________)
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
B.停数日,辞去(告别)
C.不辞劳苦(推托)
(4)鄙(________)
A.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偏僻)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5)微(________)
A.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小)
(6)之 (________)
A.辍耕之垄上(到,往)
B.子犯请击之(他们,此指秦军)
C.是寡人之过也(的)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