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实词含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判处 |
B.引壶觞以自酌 举起 虞常果引张胜 招供,牵攀 |
C.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使眼色 目吴会于云间 遥看 |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贫穷 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困窘,失意 |
下列相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项是
A.长篇小说《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它是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
B.契诃夫是俄国 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短篇小说代表作品有《变色龙》《皇帝的新装》《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
C.“气凌彭泽之樽”中“彭泽”代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派,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D.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滕王阁序》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序”是完全一致的,都是诗文序。 |
文言句式
(1)状语后置句
①西取由余于戎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②东得百里奚于宛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③迎蹇叔于宋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④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⑤外树怨于诸侯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2)省路句
⑥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以”后省略代词“___________”
(3)被动句
⑦百姓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状语后置句
①西取由余于戎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②东得百里奚于宛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③迎蹇叔于宋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④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⑤外树怨于诸侯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2)省路句
⑥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以”后省略代词“___________”
(3)被动句
⑦百姓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词语理解
①并: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动词,__________
②施:功施到今 动词,__________
③垂:垂明月之珠 动词,__________
④向使: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连词,__________
⑤致: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动词,__________
⑥让: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动词,__________
⑦择:河海不择细流 动词,__________
⑧资: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动词,__________
⑨赍:藉寇兵而赍盗粮 动词,__________
①并: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动词,
②施:功施到今 动词,
③垂:垂明月之珠 动词,
④向使: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连词,
⑤致: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动词,
⑥让: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动词,
⑦择:河海不择细流 动词,
⑧资: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动词,
⑨赍:藉寇兵而赍盗粮 动词,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谏逐客书》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
B.《谏逐客书》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 |
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蚕食诸侯 ②汝幸而偶我 ③外树怨于诸侯 ④故能明其德 ⑤遂散六国之从 ⑥逐华阳,强公室 ⑦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⑧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①蚕食诸侯 ②汝幸而偶我 ③外树怨于诸侯 ④故能明其德 ⑤遂散六国之从 ⑥逐华阳,强公室 ⑦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⑧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A.①③⑧ | B.②④⑦ | C.③⑥⑦ | D.④⑤⑧ |
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论语》六部经书。 |
B.《劝学》中“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是对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的通称。 |
C.《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中的“乾隆”是指清高宗的谥号。 |
D.郁达夫,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22年,他从日本回国,参与组织“创造社”。他的主要作品有《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等。 |
通假释义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通“_______”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通“_______”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