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20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金就砺则利 (磨刀石)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经) |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边缘)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 |
C.孔子师之郯子、苌弘 (以……为师)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前往) |
D.凌(越过) 万顷之茫然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
C.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蚓无爪牙之利 |
D.醉则更相枕以卧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A.师不必贤于弟子渺渺兮予怀 |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而今安在哉 |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课内知识点考查(12分,每题3分)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履至尊而制六合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小题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斗折蛇行 |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A.整顿衣裳起敛容 | B.暮去朝来颜色故 |
C.老大嫁作商人妇 | D.猿猱欲度愁攀援 |
履至尊而制六合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A.蒙故业,因遗策 |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D.秦人开关延敌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D.则移其民于河东 |
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选出画线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小题1】
(小题2)选出下列文言句式用法不同的一项【小题2】
(小题3)选出下列画线实词用法不同的一项【小题3】
(小题4)选出下面画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基本相同的一项【小题4】
(小题1)选出画线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小题1】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而耻学于师 |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D.固而近于费 |
A.无乃尔是过与 |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C.为天下笑者,何也 |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B.天下云集响应 |
C.非能水也 | D.履至尊而制六合 |
A.吾从而师之 |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自以为关中之固 | D.小学而大遗 |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下面句子中“因”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句是()
【小题2】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小题3】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不同的一句()
例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小题1】下面句子中“因”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句是()
A.君因我降。因:对 |
B.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因:趁机 |
C.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因:趁机 |
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因:趁 |
A.反欲斗两主 |
B.空以身膏草野 |
C.单于状其节 |
D.单于愈益欲降之 |
例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A.建犯乃死,重负国 |
B.皆为陛下所成就 |
C.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
D.为降虏于蛮夷 |
课内古文基础知识: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横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李牧连却之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洎牧以谗诛
②惟兄嫂是依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④何为而在吾侧也
⑤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⑥故不我若也
⑦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小题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横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李牧连却之
A.六王毕,四海一 |
B.辇来于秦 |
C.逸豫可以亡身 |
D.而刀刃者无厚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
D.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
①洎牧以谗诛
②惟兄嫂是依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④何为而在吾侧也
⑤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⑥故不我若也
⑦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A.①③/②④⑥/⑤⑦ |
B.①③/②⑥/④⑤⑦ |
C.①⑦/②③⑥/④⑤ |
D.①③⑤/④⑥/②⑦ |
A.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的确知道已这样,虽然有拥有万乘车辆的公卿宰相的高位,我也不愿和你离开一天而去就任这个职务 |
B.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唉!这些是真的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来的消息不真实呢? |
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 /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 |
D.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 幸呢? |
选择
【小题1】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小题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小题5】选出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相同的一组()
【小题1】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A.稍稍宾客其父 | B.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
A.遂居焉焉:于之,在那里 |
B.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处:安顿 |
C.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知识:有文化学识的人 |
D.其嬉为贾人炫卖之事炫:沿街叫卖 |
A.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 B.海上人有说其臭者 |
C.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 D.旦暮罄于前 |
A.吾非此之问也 | B.其入之不亦深乎 |
C.邑人奇之 | D.余闻之也久 |
A.何学之有//加之以学问 |
B.是教子欺也//杳不知其所之也 |
C.复徙舍学宫之傍//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
D.无能与居者//汝何好乐 |
课内文言文(共12分,每小题3分)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 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⑧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D.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 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合 | D.张良西向侍侍:陪坐 |
①晋军函陵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 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⑧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 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
C.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 D.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
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C.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D.大王来何操 |
根据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小题2】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小题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小题4】下列有关课文中文化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B.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
D.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竖子不足与谋 | B.拜送书于庭 |
C.若属皆且为所虏 |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A.《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自“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 |
B.《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C.《谏太宗十思疏》以“固本浚源”为喻,结合历史经验,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并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
D.《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秦王殿上“怒发冲冠,立叱秦王”之后,发现秦王并无拿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的诚意,就携带和氏璧从小路秘密回国,“完璧归赵”,不辱使命。 |
A.《〈指南录〉后序》中“是年夏五,改元景炎”,“景炎”是宋端宗赵昰的年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
B.《五人墓碑记》中“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丙寅”是古人用“干”“支”纪年,“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 |
C.《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右”,上。古人在位次上以“右”为尊,成语“无出其右”的“右”与之同义。 |
D.《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古人在宴席上以坐西面东为尊,这表明项羽当时目空一切,自认为是尊者。 |
下列各句中文言文知识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求人可报使秦者 ② 请指示王
③ 召有司案图 ④ 见犯乃死,重负国
⑤ 輿归营 ⑥ 左右欲刃相如
⑦ 我丈人行 ⑧ 畔主背亲
⑨ 皆为陛下所成就 ⑩ 大王见臣列观
① 求人可报使秦者 ② 请指示王
③ 召有司案图 ④ 见犯乃死,重负国
⑤ 輿归营 ⑥ 左右欲刃相如
⑦ 我丈人行 ⑧ 畔主背亲
⑨ 皆为陛下所成就 ⑩ 大王见臣列观
A.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⑨/⑧ | B.①④⑨/②⑤⑦/⑥⑩/③⑧ |
C.①④⑩/②⑦⑨/⑤⑥/③⑧ | D.①③⑩/②⑦⑨/④⑤/⑥⑧ |
对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和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 |
B.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句)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定语后置句) |
C.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层峦耸翠,上出重霄(名词作状语,向上) |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三径就荒(院子里的小路,辞官归家者住处的代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