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句形象地写出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做法。 |
B.“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意思是“并吞天下”。“席”“包”“囊”都是名词作状语。 |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概括了陈涉起义的结果。 |
D.本文全篇分析了秦灭亡的种种原因,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
下列语句的译文,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贫穷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想苟且顺应个人心愿,却被告知不允许。 |
C.以余故,咸以愚辱焉: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辱了它们。 |
D.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我和您可以共同适应的。 |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 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3 分)
译文:
(2)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3 分)
译文:
(3)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4 分)
译文:
(1) 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3 分)
译文:
(2)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3 分)
译文:
(3)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4 分)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求人可使报秦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小题1】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中“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中,与“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中的“完”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求人可使报秦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小题1】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中“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 B.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C.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A.舍相如广成传舍 | B.得夜见汉使 |
C.空以身膏草野 | 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A.求人可使报秦者 |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D.皆为陛下所成就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
答: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3分)
答: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4分)
答: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
答: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3分)
答: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4分)
答:
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部分,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小题1】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前而为歌
【小题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加点“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荆轲和而歌
【小题3】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小题1】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B.既东封郑,又肆其西封 |
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D.越国以鄙远 |
例句:荆轲和而歌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B.秦王还柱而走 |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B.夫晋,何厌之有? |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课内文言文知识积累(10分,每小题2分)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小题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其”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②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其皆出于此乎 ⑥其可怪也欤 ⑦其孰能讥之乎 ⑧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⑨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小题5】对下列个句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沛公安在 ⑤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渺渺兮予怀 ⑧洎牧以谗诛 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邹忌修八尺有余 |
B.莫春者春服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赢粮而景从 |
D.序八州而朝同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A.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 B.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C.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②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其皆出于此乎 ⑥其可怪也欤 ⑦其孰能讥之乎 ⑧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⑨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B.①⑧⑨/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⑧⑨/②/③④/⑤/⑥⑦ |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D.常以身翼蔽沛公 |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沛公安在 ⑤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渺渺兮予怀 ⑧洎牧以谗诛 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 | 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⑨ |
C.①②③/④⑤/⑥⑧/⑦⑨ | D.①③⑤/②⑥/④⑦/⑧⑨ |
文言阅读(共16分,每小题2分)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小题3】下列句子中,活用现象不同于其它句子的一项是( )
A. 比及三年,可足民 B. 李牧连却之
C. 逸豫可以亡身 D. 风乎舞雩
【小题4】(小题4)对下列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②戍卒叫,函谷举
③秦人不暇自哀 ④洎牧以谗诛
⑤何以利吾国乎 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⑧不吾知也
⑨加之以师旅 ⑩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 ①②/④⑥⑦/③⑤⑧/⑨/⑩
B. ①/②④⑥⑦/③⑤⑧/⑨/⑩
C. ①⑤/②④⑥⑦/⑧/⑨/③⑩
D. ①⑩/④⑥⑦/③⑤⑧/②⑨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小题3】下列句子中,活用现象不同于其它句子的一项是( )
A. 比及三年,可足民 B. 李牧连却之
C. 逸豫可以亡身 D. 风乎舞雩
【小题4】(小题4)对下列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②戍卒叫,函谷举
③秦人不暇自哀 ④洎牧以谗诛
⑤何以利吾国乎 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⑧不吾知也
⑨加之以师旅 ⑩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 ①②/④⑥⑦/③⑤⑧/⑨/⑩
B. ①/②④⑥⑦/③⑤⑧/⑨/⑩
C. ①⑤/②④⑥⑦/⑧/⑨/③⑩
D. ①⑩/④⑥⑦/③⑤⑧/②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