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20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金就则利 (磨刀石)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经)
B.萦青缭白,外与天(边缘)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同“趋”)
C.孔子之郯子、苌弘 (以……为师)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前往)
D.(越过) 万顷之茫然 非能水也,而江河 (横渡)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爱子,择师而教之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C.而吾与子所共食蚓无爪牙
D.醉更相枕以卧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师不必贤于弟子渺渺兮予怀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而今安在哉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07:0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第二、三段,完成以下问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① ),庭中通南北为(② )。(③ )诸父异爨(④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⑤ )而是,东犬西吠,客逾(⑥ )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⑦ )为墙,(⑧ (⑨ )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⑩ )二世,先妣(⑪ )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1)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⑫ )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2)(⑬ )去,以手(⑭ )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⑮ ),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⑯ ),他日汝当用之!”瞻顾(⑰ )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⑱ )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⑲ )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⑳ )有神护者。……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下列各句对第2、3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首句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庭中的变化表现了封建家庭的零落衰败,寄寓了作者的无限感叹。
C.为了显得更加真实感人,作者故意借老妪之口追忆母亲的往事。
D.祖母的三句话,三个动作,写出对作者的爱抚、教诲和期望。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日惭之。”出谓诸发曰:“大王有命,客冠则以礼见,不冠则否。”诸发曰:“彼越亦天子之封也。不得冀、兖之州,乃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今大国其命冠则见以礼,不冠则否。假令大国之使,时过弊邑,弊邑之君亦有命矣。曰:‘客必剪发文身,然后见之。’于大国何如?意而安之,愿假冠以见,意如不安,愿无变国俗。”梁王闻之,被衣出以见诸发。令逐韩子。《诗》曰:“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若此之谓也。

注释:①诸发:战国时越国的大夫。②天子之封:天子所分封的土地。③海垂之际:接近海边的地区。④以像龙子者:用来模仿龙王的子孙。⑤避水神:使水神逃避。⑥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君子出使,会受到天子的宠爱。

【小题1】“维君子使,媚于天子”一句引自《诗经﹒大雅﹒卷阿》。《诗》中的风、雅、颂是按(   )来划分的。
A.不同的地域B.不同的时期C.音乐的性质D.篇幅的长短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
有以一枝梅 (______) ②以列国之君 (______) 
③客则以礼见(______) ④愿冠以见 (______)
【小题3】“梁王闻之,被衣出以见诸发”中的“被”与下列哪一句的“被”意思相同(   )
A.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B.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送东阳马生序》
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D.翡翠珠被 《招魂》
E.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小题4】 翻译“请为二三日惭之”。
【小题5】诸发为什么要对魏国的大臣说“剪发文身”的习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就是指项羽,籍是项羽的名,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兵败自杀。
B.汝阴侯,原名夏侯婴,汝阴侯是他的封号。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郎中,本是官名,后世也指各部要职,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中即此用法。
D.河东,指现在山西省的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被人搭救,被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卖给朱家,经其劝说,汝阴侯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单于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惠帝听说他是贤人,召其入京,欲任其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进言。
D.季布重诺之名,被天下传诵。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之一诺”的谚语,后因楚人曹丘生的宣扬,名声更为显著。
【小题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鲁朱家所卖之  项伯乃夜沛公军B.上赦季布   良入,具告沛公
C.独己之私怨求一人 不敢兴兵拒大王D.季布名所以益闻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小题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高祖求布千金   今闻将军之首B.季布匿其所 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C.与窦长君留侯张良D.留邸一月,罢    陵之耻
【小题6】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季布者,楚人也   是寡人之过也B.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何厌之有
C.有名于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困于平城 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