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的“先”字,意义相同的两个是(  )
A.是,庭中通南北为一B.妪,大母婢也
C.妣抚之甚厚D.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事音书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
B.雕栏玉应犹在   砌:台阶
C.吴丝蜀桐高秋   张:张挂
D.燎沉香,消暑   溽:湿润、潮湿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世美堂后记

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曾孙某以逋官物于人  粥:出售
B.岁旱而独收  苦:为……所苦
C.得无有所耶  恨:痛恨
D.岁一至而已  再:二次
【小题2】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
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
(2)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成语有相当一部分于古诗文中的语句,因而成语中的语素含义可以和文言文互相印证理解。下列成语中加点的词与所给文言文语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如丧考——先抚之甚厚
B.触目皆——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
C.向隅而——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D.啼饥寒——令人长不自禁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雨泽注 ②东犬西吠  ③二世
④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⑤执此以  ⑥使不
A.①④⑤∕②③⑥B.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D.①②⑥∕③④⑤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的含义。
① 肇锡余以名: ② 又重之以修
③ 日月忽其不兮: ④ 来吾夫先路: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下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或取怀抱     诸:之于。“之”,代词,“于”从……中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狼籍:凌乱
C.而葬之 卒:死
D.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安全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夜雪初(天由雪转晴)   弥望(满眼)    东风(春风)
B.吴楚东南(分裂) 墙(高) 上白沙(沙滩)
C.月照花林皆似(雪珠)    月华(月光)   腕(洁白)
D.缺霹雳(通“裂”,分裂) 水(清澈)  岩泉(雷声)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朗读屈原《离骚》结尾“乱曰”部分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离骚(节选)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注解:彭咸:传说是殷代贤臣,因为讽谏君主不被听从,投水自尽。
(1)解释下列词语
已:   故都:    美政:
(2)“国无人莫我知兮”一句属什么句式类型,试解释这一诗句。
(3)翻译“既莫足与为美政兮”一句。
(4)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恒心 :守道不变的善心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顺父母
C.明君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
D.奚暇礼义哉 治:讲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无恒产有恒心者   ②然后从行之
B.①必使仰足事父母   ②申之孝悌之义
C.①然后驱而善 ②牛何
D.①百亩之田,勿夺时 ②若是,孰能御之
【小题3】下列属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原因的一项是()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小题4】下列各句是对本段内容层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性。
B.“是故明君制民之……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论古今不同,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性。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文末还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
D.这一段从从制民之产、实施仁政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