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
①明明如月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②天下归心
古义:___________今义:回家的念头。
①明明如月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②天下归心
古义:___________今义:回家的念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天与之,人与之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B.①得天下有道 ②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
C.①祭祀以时 ②以行与事示之者 |
D.①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②而居尧之宫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例句: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A.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
D.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焉”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有事焉,而勿正(语气助词,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
B.盘盘焉,囷囷焉(助词,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
C.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
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乍:忽然 |
B.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端:发端 |
C.我固有之也 固:牢固 |
D.舜明于庶物 庶:众多 |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铄:从外部给予。 |
B.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去:离开。 |
C.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强:竭力、尽力。 |
D.万物皆备于我矣备:具备。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非义袭而取之也 |
B.其为气也 其子趋而往视之 |
C.以为无益而舍之 发于声,而后喻 |
D.以其外之也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至:极,最。 |
B.无是,馁也 馁:空虚。 |
C.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槁:枯干。 |
D.安居而天下熄 熄:指战争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