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今异义
明明如月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②天下归心
古义:___________今义:回家的念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2-30 09:05: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鸿门宴》,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小题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B.张良出,要项伯
C.沛公奉卮酒为寿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2】下列语句中, 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奈何    君我呼入
B.君安项伯有故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C.吾得兄事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D.谁为大王为此计 所以遣将守关
【小题3】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感谢项王。
B.①今天又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
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感谢项王。
C.①今天又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
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D.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小题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中的“当”与下面成语中的“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当之无愧B.老当益壮C.安步当车D.旗鼓相当
【小题5】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
选文中,刘邦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得能屈能伸,善于拉拢人,能相机而动。在危急关头,他处惊不乱,懂得向部属张良问计;在问清了____和 ____两个关键性问题后,他先奉卮酒为寿,并与项伯____,然后,他又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己____。这些举措,为次日在鸿门宴上化解危机打下了基础。

同类题5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四年春,齐侯①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②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日:“昔召康公③命我先君④大公⑤日:‘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子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⑥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选自《左传:齐桓公伐楚》)

注①齐候:指。   ②楚子: 指楚咸王。  ③召康公:周文王庶子,食邑在召,“康”是谥号。 ④先君:后代君臣对本国已故君王的称呼。 ⑤大公:即姜大公。齐国的第一个国君。⑥昭王:周昭王,周成王之孙,相传他晚年南巡到汉水时,船沉而死。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作为边邑。
B.阙秦以利晋,唯君之 图:考虑。
C.赐我先君 履:鞋子。
D.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 共:通“供”,供给。
【小题2】下面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都着重写使者在国家被攻之际,临危受命,只身出使,直接与敌国君王展开艰难的外交斗争。
B.甲文叙烛之武见秦伯,阐明灭郑、存郑于秦的利害,并巧妙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终说退秦军,解除困难,表现出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C.乙文写齐国管仲恃强威胁,辩辞咄咄逼人:楚国使者虽作了一定的据理力争,但低三下四,处处忍让,最后导致齐军入侵。
D.两文都既写了军事斗争,又写了外交斗争, 两者交叉错落,井然有致,而且都写得波澜曲折,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