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竞渡深悲千载怨,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_________)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__________)
③玉漏银壶切莫崔,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__________)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____)
⑤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对文段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以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有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史记·平准书》)

A.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有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B.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有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C.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有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D.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有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当前题号:3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对下列各句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②客何为者?
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以烦执事(执事:执行法律和裁决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B.箕踞以骂曰(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C.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次,是古代的礼节,表示隆重。)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季父:叔父,古代兄弟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遇将军,可谓矣(深:刻毒)   秦王复击轲,八创(被:受)
B.且君尝为晋君矣(赐:赏赐) 因人之力而之,不仁(敝:损害)
C.秦王之金千斤(购:重金征求) 今行而无(信:讲信用)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谢:感谢)   沛公起厕(如:往)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函陵    ②封之    ③与郑人    ④使使以大王    ⑤太子
芷阳间行    ⑦此亡秦之耳    ⑧常以身蔽沛公
A.①⑥/②③⑧/④⑦/⑤B.①③⑥/②⑧/④⑦/⑤
C.①⑥/②③⑧/④/⑤/⑦D.①③⑥/②⑧/④/⑤/⑦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彼奚适也
③而御六气辩  ④空余报国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远(边邑)   起不意,尽失其度(通“猝”,突然)
得乎民(众)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诫)
B.五十者可以帛矣(穿)征一国者,其自视也(通“能”)
大方无(角) 其乏困(通“供”,供给)
C.粪土之墙不可也(抹,粉刷)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奋发)
幼而不孙(弟弟) 巧言、令色、恭(过分、过度)
D.五花连钱作冰(立刻)   长短相形,高下相(丰富)
数罟不人洿池(深) 而燕国见之耻除矣(侵犯、欺侮)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公亭记

(宋)曾巩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①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茇:在草间住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己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B.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己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C.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己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D.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己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种观点。
B.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富者居住闾左,贫者居于闾右。文中指里巷的大门。
C.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名目种类较多,如文有文学从事,武有都督从事等。
D.司农,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汉朝为九卿之一,掌管钱谷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直言君子对己的要求,列出世人显扬君子的做法,提出了有别于诸子百家的主张。
B.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
C.尹公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
D.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2)始因其故基,増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