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1-16 07: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卒,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光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伺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日:“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联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元平元年,昭帝崩,宣帝立。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候,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
B.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
C.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
D.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的武官官号。因霍去病骑术精湛,又善于领兵打仗,汉武帝特意为他设置此官号,以表彰他的功绩。
B.休沐,即休息和沐浴。《汉律》 载,“吏员五日一休沐”,官吏平时在官府办公,只有到了“休沐”时间,才可以沐浴更衣,和家人团聚。
C.椒房,皇后专属居所的雅称,始于汉代。椒房殿以川椒和泥涂饰墙壁,取“多子而芳香”的寓意,是后宫中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D.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民族的泛称。逐渐崛起的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威胁日益严重,“四夷”就成了带有歧视性的蔑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本性端庄肃正,欣赏忠义之人。他每次从下殿门进出,停止、前进都有固定的地方,尺寸丝毫不差;面对宁死也不肯交出符玺的郎官,他不怒反赞。
B.霍光为臣尽忠职守,深得皇上信任。他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阻止上官家族及亲信加官进爵而招致报复,但都因皇上的庇护而免遭杀身之祸。
C.霍光为政杀伐果决,维护朝政稳定。在执政期间,对妄图加害自己、发动政变的上官父子及桑弘羊等人,他果断出击,尽诛逆贼,成功护主,威震海内。
D.霍光生前位高权重,死后备极哀荣。他病重期间,皇上亲自慰问他的病况;他去世以后,就连皇上和太后都亲临他的丧礼,他的后代也受到朝廷的封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泰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合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悻、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选自《李斯》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B.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C.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D.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论”有两体,一种为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日……”。第二种为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B.《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后删定为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C.荀卿:即荀子,名况,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世人尊称为“卿”。曾游学于齐,三次出任祭酒,后赴楚国为兰陵令,著书终老于楚。荀子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D.三代:文中的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该词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为了获得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恩宠,他完全舍弃了自己老师荀子的学说,焚烧《诗》《书》,坑杀有学问的人,实施了商鞅的学说。
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本文指出秦行暴政完全是君王自身的原因,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施行严峻的刑法,这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D.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
(2)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述睿,赵州人也。父齐参,宝鼎令。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朱绶,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玄纁束帛,就嵩山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时令狐垣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贞元四年,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悫故也。九年,以疾上表,请罢官。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五十匹,衣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注)①颜、闵:孔子弟子颜回、闵损,以德行著称。②游、夏:孔子弟子子游、子夏,以文学著称。③伊挚:伊尹,辅佐商汤的重臣。④广成:即广成子,传说中的人物,黄帝时期人,隐居在崆峒山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B.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C.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D.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东汉许慎《说文》释义“孤”为“无父也”,之后也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之人。
B.史馆修撰,部门名,负责掌修国史,唐代时将史馆从秘书省分离出来,使其取代修史之职。
C.践祚,又称“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东阶为阼阶,为主位;“践祚”指走上主位登基为帝。
D.紫金鱼袋,紫指紫衣,金鱼袋用以盛鲤鱼状金符,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着紫袍,佩金鱼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述睿不慕高官,喜好归隐。父母去世后,孔述睿兄弟都归隐于嵩山,孔述睿多次被征召为官,却一直心向隐居。
B.孔述睿有才有德,深得赏识。孔述睿被刘晏上表举荐有颜回、闵损之德,子游、子夏之才,深得代宗、德宗重用。
C.孔述睿多次辞官,不被应允。孔述睿每次被朝廷授官便找借口推脱,致仕还乡之前,他的辞官请求一直不被允许。
D.孔述睿性情纯朴,被召祭祀。孔述睿受皇命前往祭祀覆没将士的骸骨,因为皇帝认为他生性纯洁朴实,堪当此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2)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