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景公饮酒,夜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选自《晏子春秋》)
[注] 簠簋:fǔ guǐ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①者,未足与议②也。”( 《论语·里仁》 )
(2)子曰:“饭疏食饮水③,曲肱④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
【注】①耻恶衣恶食:以穿不好的衣服吃不好的东西为耻。 ②议:谈论道。 ③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④曲肱:弯着胳膊。
【小题1】结合第(2)段文字,说说孔子为什么那么看不起“耻恶衣恶食者”? ( 3分)
【小题2】综合两段文字的意思,请你说说“乐”的要义。( 3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孽孳①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注】①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小题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孙丑认为真理是很高很美的,但不能远离现实,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否则人们就难以每日勤勉地追求真理。
B.孟子认为真理不能降格以求,不能因为追求真理的困难或目标的高远而降低标准。孟子还举了两个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C.孟子认为善于引导的人要以身作则地激发别人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要注重传授的方法,要给人留有消化和理解的余地。
D.孟子认为君子只要站在路的中间,为别人作出榜样就可以了。有能力的人自然就会跟着去做,没有能力的人谁也没办法。
【小题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道而立”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②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在孔子看来,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好行仁与环境的关系?请结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①。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告子下》)
【注】①以邻国为壑:据《韩非子•喻老》篇说,白圭治水注重修筑和保护堤防,致使水无出路,流入邻国。
(1)根据原文,请分别概括白圭和禹的治水方法。(4分)
(2)从道德层面上看,孟子认为白圭的治水方法错在哪里?(2分)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5分)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授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
【小题1】根据材料,孟子和荀子两人中, 主张“性本善”观点。(1分)
【小题2】孟子和荀子认为道德分别起源于什么?(4分)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小题。(6分)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第七》)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第八》)
【注释】①暴虎冯(píng)河: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徒步过河。冯,通“凭”。②惧谨慎、警惕。③葸胆怯,害怕。④绞说话尖刻,刺人。⑤ 偷薄,淡。
【小题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徒步过河,这样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的。
B.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
C.孔子认为“礼”是“恭”“慎”“勇”“直”的基础,人们的行为都要遵循“礼”。他认为只要有“礼”,一切美德就会自然形成。
D.孔子提倡君子要厚待亲人,不遗弃老朋友,这样社会风气才能大兴仁风,人与人之间和睦相亲。
【小题2】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所说的“勇”的理解。(3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②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论语·子路》)
③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
【注】硁(kēng)硁:固执。
“信”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孔孟都有相应的论述。上述三则材料对“信”的论述似乎观点不一致,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论语·里仁》)
②孟子日:“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注】①适:亲近、厚待。②莫:疏远、冷淡。③比:亲近。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的主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②,又敬不违,劳③而不怨。”(《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亲之过④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孝也。”(《孟子•告子下》)
[注]①几:委婉。②见志不从: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接受。③劳:忧愁。④过:过错。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