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说文之为书,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吾友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理,察之精,剖之密,因是为说文注,而声音之道大明。于许氏之说,正义、借义,知其典要,观其会通,而训诂之道大明。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若夫辨点画之正俗察篆隶之繁省沾沾自谓得之而于转注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闻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声音训诂也。其视若膺之学,浅深相去为何如邪!
(节选自王念孙《<说文解字注>序》)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其作者是 时期的
【小题3】据上文,“若膺之学”深在何处?(15个字以内)
说文之为书,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吾友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理,察之精,剖之密,因是为说文注,而声音之道大明。于许氏之说,正义、借义,知其典要,观其会通,而训诂之道大明。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若夫辨点画之正俗察篆隶之繁省沾沾自谓得之而于转注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闻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声音训诂也。其视若膺之学,浅深相去为何如邪!
(节选自王念孙《<说文解字注>序》)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其作者是 时期的
【小题3】据上文,“若膺之学”深在何处?(15个字以内)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谓周君曰:“君之国小,尽君子重宝珠玉以事诸侯,不可不察也。譬 之 如 张 罗 者 张 于 无 鸟 之 所 则 终 日 无 所 得 矣 张 于 多 鸟 处 则 又 骇 鸟 矣 必 张 于 有 鸟 无 鸟 之 际 然 后 能 多 得 鸟 矣。今君将施于大人,大人轻君;施于小人,小人无可以求,又费财焉。君必施于今之穷士,不必且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
(选自《战国策·东周》)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战国策》是一部 (体例)史书,由西汉 整理编订。
【小题3】 杜赫认为周君应该投资给什么样的人?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谓周君曰:“君之国小,尽君子重宝珠玉以事诸侯,不可不察也。譬 之 如 张 罗 者 张 于 无 鸟 之 所 则 终 日 无 所 得 矣 张 于 多 鸟 处 则 又 骇 鸟 矣 必 张 于 有 鸟 无 鸟 之 际 然 后 能 多 得 鸟 矣。今君将施于大人,大人轻君;施于小人,小人无可以求,又费财焉。君必施于今之穷士,不必且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
(选自《战国策·东周》)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战国策》是一部 (体例)史书,由西汉 整理编订。
【小题3】 杜赫认为周君应该投资给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小题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小题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小题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小题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根据《孟子》1.2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朝代——统治者与民夺利,寡廉鲜耻地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那么你可以用以下哪一组孟子的话来分别劝说、警告统治者?试题分析:
(2)《孟子·梁惠王下》中载: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为何”顾左右而言他“?请简要说明。试题分析:这则材料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技巧与哪个成语故事十分相似?
(1)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朝代——统治者与民夺利,寡廉鲜耻地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那么你可以用以下哪一组孟子的话来分别劝说、警告统治者?试题分析: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与“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与“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
C.“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与“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D.“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与“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为何”顾左右而言他“?请简要说明。试题分析:这则材料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技巧与哪个成语故事十分相似?
选出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 )
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也以息相吹也。 译: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
B.之二虫又何知! 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
C.此小大之辩也。 译:这就是小和大的争论。 |
D.小知不及人知,小年不及大年。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汤义仍先生文集序
钱谦益
临川汤义仍文集若干卷,吴人许子洽生以万历乙卯谒义仍于玉茗堂,而手钞之以归者也。义仍告许生曰:“吾少学为文,已知訾警王、李①,駢枝俪叶,从事于六朝。久而厌之,是亦王、李之朋徒耳。汜滥词曲,荡涤放志者数年,始读乡先正之书,有志于曾、王②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子归,以吾文视受之,不蕲其知吾之所就,而蕲其知吾所未就也。知吾之所就,所谓王、李之朋徒耳;知吾之所未就,精思而深造之,古文之道,其有兴乎?”余闻义仍之语,退而读其文,未尝不喟然太息也。
义仍官留都,王弇州艳其名,先往造门,义仍不与相见,尽出其所评抹《弇州集》,散置几案。弇州信手翻阅,掩卷而去。弇州没,义仍之名益高。海内訾警王、李者,无不望走临川,而义仍自守泊如也。以义仍之才力,由前而言之,岂不能与言秦、汉者争为撏撦割剥?由后而言之,岂不能与言排秦、汉者争为叫嚣隳突?深心易气,退而愿学于曾、王,顾又不自有,以其所未就者勖余。呜呼!此可以知义仍之所存矣。
《易》曰:言有物。又曰:修词立其诚。《记》曰:不诚无物。今之人,耳佣目僦,降而剽贼,如弇州《四部》之书,充栋宇而汗牛马,即而视之,无所有也。义仍晚年之文,意象萌茁,根荄屈蟠,其源汩汩然,其质熊熊然,盖义仍之于古文,可谓变而得正,而于词可谓己出者也。其学曾、王也,自以为未就,譬之金丹家,虽未至于九转大还,然其火候,不可谓不力,而铅汞药物,不可谓不具也。后有君子,好学深思,从事于义仍之文,得其所谓有物者,而察识其所未至。因以探极指要,而知古文兴复之几。义仍已矣,庶几后有子云也哉?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循览遗编,追惟其末后郑重相属之语,而为叙之如此。
(节选自《牧斋初学集》,有删改)
注①王李:指王世贞(王弇州)和李攀龙,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推行拟古之风,批评王安石、曾巩等人的散文。②曾王:指王安石、曾巩,王安石为临川人,曾巩也长期居住临川,两人名列“唐宋八大家”。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组壻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把文章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志于曾、王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
(2)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
【小题4】汤义仍对王弇州(王世贞)之文持什么态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汤义仍先生文集序
钱谦益
临川汤义仍文集若干卷,吴人许子洽生以万历乙卯谒义仍于玉茗堂,而手钞之以归者也。义仍告许生曰:“吾少学为文,已知訾警王、李①,駢枝俪叶,从事于六朝。久而厌之,是亦王、李之朋徒耳。汜滥词曲,荡涤放志者数年,始读乡先正之书,有志于曾、王②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子归,以吾文视受之,不蕲其知吾之所就,而蕲其知吾所未就也。知吾之所就,所谓王、李之朋徒耳;知吾之所未就,精思而深造之,古文之道,其有兴乎?”余闻义仍之语,退而读其文,未尝不喟然太息也。
义仍官留都,王弇州艳其名,先往造门,义仍不与相见,尽出其所评抹《弇州集》,散置几案。弇州信手翻阅,掩卷而去。弇州没,义仍之名益高。海内訾警王、李者,无不望走临川,而义仍自守泊如也。以义仍之才力,由前而言之,岂不能与言秦、汉者争为撏撦割剥?由后而言之,岂不能与言排秦、汉者争为叫嚣隳突?深心易气,退而愿学于曾、王,顾又不自有,以其所未就者勖余。呜呼!此可以知义仍之所存矣。
《易》曰:言有物。又曰:修词立其诚。《记》曰:不诚无物。今之人,耳佣目僦,降而剽贼,如弇州《四部》之书,充栋宇而汗牛马,即而视之,无所有也。义仍晚年之文,意象萌茁,根荄屈蟠,其源汩汩然,其质熊熊然,盖义仍之于古文,可谓变而得正,而于词可谓己出者也。其学曾、王也,自以为未就,譬之金丹家,虽未至于九转大还,然其火候,不可谓不力,而铅汞药物,不可谓不具也。后有君子,好学深思,从事于义仍之文,得其所谓有物者,而察识其所未至。因以探极指要,而知古文兴复之几。义仍已矣,庶几后有子云也哉?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循览遗编,追惟其末后郑重相属之语,而为叙之如此。
(节选自《牧斋初学集》,有删改)
注①王李:指王世贞(王弇州)和李攀龙,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推行拟古之风,批评王安石、曾巩等人的散文。②曾王:指王安石、曾巩,王安石为临川人,曾巩也长期居住临川,两人名列“唐宋八大家”。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蕲其知吾之所就 蕲:求 |
B.弇州信手翻阅 信:随意 |
C.以其所未就者勖余 勖:勉励 |
D.追惟其末后郑重相属之语 属:撰写 |
A.是亦王、李之朋徒耳 义仍之名益高 |
B.以吾文视受之 以其所未就者勖余 |
C.其有兴乎 其学曾、王也 |
D.而义仍自守泊如也 充栋宇而汗牛马 |
(1)有志于曾、王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
(2)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
【小题4】汤义仍对王弇州(王世贞)之文持什么态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咸集(都) 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感慨系之(附着) 喻之于怀(比喻) |
B.群贤毕至(全) 崇山峻岭(高) 终期于尽(至,及) 列坐其次(排列) |
C.茂林修竹(修整) 人之相与(交好) 修短随化(变化) 其致一也(情趣) |
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暂得于己(一时) 向之所欣(一向,向来)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亦将有感于斯文 列坐其次 |
B.俯察品类之盛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C.感慨系之矣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引以为流觞曲水 |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日也,天朗气清
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③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④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①是日也,天朗气清
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③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④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A.“是”字和“斯”字相同,两个“虽”字也相同 |
B.“是”字和“斯”字相同,两个“虽”字不同 |
C.“是”字和“斯”字不同,两个“虽”字相同 |
D.“是”字和“斯”字不同,两个“虽”字也不同 |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金就砺则利 砺:磨砺 |
B.而绝江河 绝:横渡 金石可镂 镂:雕刻 |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解释六经的著作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