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牡丹亭·惊梦(节选)

汤显祖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旦叹介)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春香那里?(作左右瞧介)(又低首沉吟介)夭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叹介)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选自《牡丹亭》,有删改)

(注)《牡丹亭》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小题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写女主人公被鸟鸣惊醒后看到满眼的春色而感觉眼花缭乱,表现了女主人公快乐的情绪。
B.(步步娇)描写女主人公游园前精心梳妆准备的情状,曲子把女主人公细腻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C.“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与“赏心乐事谁家院”等使用对偶的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
D.《牡丹亭·惊梦》写女主人公走出深闺,面对大好春光,感到自己的生命就像春色一样,萌生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渴望与憧憬。
【小题2】《牡丹亭·惊梦》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小题3】《牡丹亭·惊梦》是如何刻画女主人公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对(皂罗袍)这支曲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支曲子借姹紫嫣红的无人赏识,良辰美景在无可奈何中虚度,引起人们对美好青春被扼杀的深悲与共鸣。
B.“朝飞暮卷”形容轩阁的高旷,源自王勃的《滕王阁》:“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是对丽娘乘坐画船游玩时所见的园中春景的描写,表现了丽娘生活的无聊与苦闷。
D.“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是对绚烂春景的惊讶与赞叹,也是对辜负美好春光的遗憾,是对美好青春无人赏识无人陪伴的深沉的哀怨。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诗》、《书》、《礼》、《易》、《春秋》。
B.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C.“临川四梦”指元代剧作家汤显祖作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梦》。
D.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平昌送何东白诗序   (明)汤显祖
①何翁晓,江山人。壮拳勇,任侠,常手杀劫贼数人。以他故为乡官所侮,愤恨去,道逢奇客,口授禁方。晓不甚识字,重听,而视脉傅药辄效。乃更为县上客,褒衣冠,侍药平昌。与予朝夕者五年,成美规阙,都无一语及私,敦然长者也。
②予听狱,或笞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民或斗殴,相杀伤,赴庭下,辄先付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亭中有系人,常与钱晓,其药。以故五年中,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县中人莫知也。县无城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召晓,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灌童子愈。时有“十全”之名。予问之,曰:“晓何能尽?然不全者不治耳。”数语予:“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已而果然。晓常用为介介,叹曰:“县人何薄福相耶!”晓初无子,故不生产,岁焚药券者过半。
③晚生子数岁,思归江山。而予亦且上戊戌计去,不能留也。一县中闻晓去,无不遮泣,愿少留者。至吏卒囚伍,咸为怆然。予悲而饯以诗。晓后一过予家,老矣,犹从使琉球,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国人神之。得其海药以归,市之吴,吴中士大夫多授其方焉。
(注)①江山:指浙江省江山县。 ②平昌:在浙江省遂昌县内。 ③杂药:混合成药。 ④介介:心神不安的样子。 ⑤券:这里指欠条。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褒衣冠(2)常与钱晓,其药
(3)已而果然(4)故不生产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他故乡官所悔赵王窃闻秦王善秦乐
B.视脉搏药辄效水善利万物不争
C.治王子妇女 孰能讥之乎
D.得其海药归而此独钟名,何哉
【小题3】将第③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第②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5】阅读第②段,概括何晓的个性特点。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秋发庾岭
汤显祖
极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触怒权责,被贬徐闻典史(今属广东省),本诗作于赴任途中。②霖微,迷蒙意。
【小题1】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2】本诗的颈联中"随” “满”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责生书院说①
(明)汤显祖
①天地之性人为责,人反自贱者何□?
②孟子恐人止以形色自视其身,乃言此形色即是天性,所宜宝而奉之。知此则思生生者谁,仁孝之人事天如亲,事亲如天。故曰:“事死如生,孝之至也。”治天下如郊与禘② ,孝之达也。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宝此位?有位者能为天地大生广生,故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
③然则天地之性大矣,吾何敢以物限之;天下之生久矣,吾安忍以身坏之。《书》曰:“无起秽以自臭。”言自己心行本香,为恶则是自臭也。又曰:“恐人倚乃身。”言破坏世法之人,能引百姓之身邪倚不正也凡此皆由不知吾生与天下之生可贵,故仁孝之心尽死,虽有其生,正与亡等。况于其位,有何宝乎!
吾前时昧于生理,狎侮甚多。受命以来,偶读至伊尹曰③:“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乃叹曰谓之天民,当如是矣。”始知“君子学道则爱人”。故每过郡县,其长吏及诸生中有可语者,未尝不进此言。而徐闻长熊公④,爱人者也。此邑士气民风,亦自惇雅可爱,新会以南为第一县。且徘徊于余,不忍余去也。故书《贵生说》以谢之。
[注]①贵生书院:汤显祖谪官徐闻典史,修葺贵生书院。②郊与:古帝王以祖先配祭昊天上帝。③伊尹,商汤臣,佐汤伐夏桀。④熊公:熊敏,江西新昌人,徐闻知县。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也B.乎C.焉D.耳
【小题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孟、孔的话论述“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仁孝”的重要性
B.通过孟、孔的话强调“仁孝”的重要性,直接揭示人自贱的原因
C.用孟、孔的话阐释“知生则贵生”的道理,强调“知生”的重要性。
D.引用孟、孔的话进行对比,论述“大人之学在于仁孝”的重要意义
【小题3】分析第③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小题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先前对生活的道理不够明白,对很多事情态度亲呢不够庄重。
B.我先前对“生”的道理不够明白,轻慢地对待生命的情况很多。
C.我先前对“生”的道理不够明白,对很多事情的态度都轻视侮辱。
D.我先前对生理的规律不够明白,轻慢地对待生命的情况很多。
【小题5】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23回的回目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西厢记》和《牡丹亭》是元杂剧的经典作品,作者是元代的两位剧作大家王实甫和汤显祖。
B.明代中叶,王慎中等人反对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提倡唐宋古文,因而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文学成就最高的实是归有光。
C.王羲之是晋代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人。他的书法代表作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D.杜甫有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其中“王”即是王勃,初唐著名诗人,《滕王阁序》是他的骈文代表作品。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合奇》序

(明)汤显祖

①世间惟拘儒先生不可与言文。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相天下文章宁复有文章乎?

②予谓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非物寻常得以合之。苏子瞻画枯株竹石,绝异古今画格,乃愈奇妙。若以画格程之,几不入格。米家山水人物,不多用意。略施数笔,形象宛然,正使有意为之,亦复不佳。故夫笔墨小技,可以入神而证圣。自非通人,谁与解此。

③吾乡丘毛伯选海内合奇文止百余篇。奇无所不合。或片纸短幅,寸人豆马;或长河巨浪,汹汹崩屋;或流水孤村,寒鸦古木;或岚烟草树,苍狗白衣;或彝鼎商周,丘索坟典。凡天地间奇伟灵异高朗古宕之气,犹及见于斯编。神矣化矣。夫使笔墨不灵,圣贤减色,皆浮沉习气为之魔。士有志于千秋,宁为狂狷,毋为乡愿。试取毛伯是编读之。

(选自《中国历代文论精品》)

[注]①拘儒先生:指迂阔的儒生。②米家:指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其子友仁。③狂狷:《论语·子路》:“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④乡愿:也作“乡原”。指外有谨愿之名,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论语·阳货》:“乡原,德之贼也。”

【小题1】汤显祖以戏剧名世,著有“临川四梦”,包括《紫钗记》、《 》、《南柯记》和《邯郸记》。
【小题2】用“/”对第①段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相天下文章/宁复有文章乎?
B.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相天下文章/宁复有文章乎?
C.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相天下文章/宁复有文章乎?
D.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相天下文章/宁复有文章乎?
【小题3】分析第②段列举苏子瞻和米家的作用。
【小题4】赏析第③段划线句的意境。
【小题5】请用自己的话概述作者文末提出“试取毛伯是编读之”的理由。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大致天之生才,虽不能众,亦不独绝,至为文词,有成有不成者三:儿时多慧,裁识书名,父师迷之以传注括帖,不得见古人纵横浩渺之书,A ,一也。乃幸为诸生,困未敏达,蹭蹬出没于较试之场,久这气色渐落,B何暇议尺幅之外哉?二也。人虽,亦视其所生,生于隐屏,山川人物,居室游御,鸿显高壮,幽奇怪侠之事,未有睹焉,神明无所练濯,胸腹无所厌余,耳目既吝,手足必蹇, C三也。凡此三者,皆能使人才力不已焉,,才力顿尽,而可为悲伤者,往往如是也。

若季重者,五岁遍受《五经》,十岁恣为文章二十而成进士,盖一代之才也。而天亦若有以异之者。大越之墟,古今冠带之国也,固已受灵气于斯。而世籍都下,往来燕越间,起禹穴吴山,江海淮沂,东上贷宗,西迤太行,归乎神都,所游目,天下之股脊喉思页 处也,英雄之所廛,美好之所辅;咸在矣。于以豁心神,纡眺听者,必将郁结乎文章。而又少无专门,承学之间,灵心洞脱,孤游皓杳,早为贵公钜人所赏,闻所未闻,出见少年,裘马弓剑,旗亭陌道之间,顾而乐之,此亦文心之所贻佇也。身复早达,曾无诸生一日之忧,名字所至,赞叹盈瞩,故其为文字也,高广其心神,亮浏其音节,精华甚充,颜色甚悦,缈焉者如岭云之媚天霄,绚焉者如江霞之荡林樾;乍翕乍辟,如崩如兴;不可迫视,莫或殚形;大有传疏之所曾遗,著录之所未经者矣。嗟夫,以一代之才,而绝三者之累若此,不亦宜乎。

(注)①王季重:即王思任,明末作家。括帖:科举范文。③诸生:通过县试或府试、院试的生员。④贻佇:停靠,驻留。
【小题1】将下面这句话填入①段的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处的是(___)
一食其尘,不复可鲜
【小题2】第①段中的“不成者三”可概括为____________,科场之累和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身复早达,曾无诸生一日之忧”分析正确的一项使(  )
A.与作者“困未敏达”受累“较试之场”对比
B.说明“身复早达”没有诸生困顿科场的忧愁。
C.王季重因“早达”而无“诸生”的生计之忧。
D.因为“身复早达”,王季重成为“一代之才”。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
【小题5】作者在序中阐释了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对作者的观点作评价。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