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B.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C.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D.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
B.斛,中国旧量器名。古代常用容器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
C.孤露,本指孤单无所荫庇,后指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古代类似的常见词语还有见背、弃养等。
D.搢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本为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道孝顺母亲。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查道戳开河中坚冰,得到鳜鱼献给母亲,后来母亲痊愈。
B.查道以德服人。知果州时,招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强盗中有人认出他是查道,认为他很仁慈,抛下兵器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务农。
C.查道有情有义。居住在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理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极为节俭。
D.查道宅心仁厚。对犯了法的人不计较,胥吏有过失的,也不笞罚;老百姓拖欠赋税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
【小题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2)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崇谅以母老求就养,台州刺史,食郡奉。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周祖践祚,书诏繁委,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崇谅以母老思乡里,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三万,米面十五斛。俄拜礼部侍郎,复为学士。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谅尚未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逗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归陕州就养。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致仕。岁余卒。

(选自《宋史·鱼崇谅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B.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C.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D. 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B. 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如有一些诸侯王兼任刺史,就可称为“领某州刺史”。
C. 工部,官署名,长官为工部侍郎,副长官为郎中,此外还设有员外郎等官职。
D.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鱼崇谅奉养母亲,尽心尽力。隐帝即位后,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周祖时,他因为母亲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
B. 鱼崇谅督办军事,快速完成。在讨伐三叛时,鱼崇谅主持后方的工作,有关军事储备、调度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理好。
C. 鱼崇谅举荐贤能,量才适用。周祖登基后,鱼崇谅除起草各种制书诏令外,还积极举荐贤能之人,并通过考试来考定他们官职的升降。
D. 鱼崇谅遭人离间,受到猜疑。世宗讨伐高平时,鱼崇谅没有及时到达,陶谷就趁机进谗言,说鱼崇谅逗留在家是在观望,皇帝对此颇有猜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伶官传序》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纯仁字尧夫,中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父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纯仁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兄纯祐有心疾,奉之如父。宋庠荐史馆职,谢曰:“辇毂之下,非兄养疾地也。”富弼责之曰:“台阁之任岂易得?”卒不就。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奏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已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弼与先臣素厚,臣在谏省,不私谒以致忠告,愿示以此章,使之自省。”及薛向任发运使,行均输法于六路。纯仁言:“安石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刘琦、钱頭等一言,便蒙降黜。在廷之臣,大半趋附。倘欲事功亟就,必为好佞所乘,宣速还言者而退安石,答中外之望。”不听。遂求罢谏职。执政谕之曰:“毋轻去,已议除知制诰矣。”纯仁曰:“言不用,万钟非所顾也。”命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安石怒纯仁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属官喜谓纯仁曰:“此一事足以塞其谤,请闻于朝。”纯仁既不奏使者之过,亦不折言者之非。后竟坐失察僚佐燕游,佐迁和州,徙邢州。未赴,加直图阁、知庆州。秦中方机,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民欢:“公实活我。及公析了”备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纯仁自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没之日,幼子、五孙犹未官。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三》)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主处身,二者胥失 胥:全部,都
B.不私谒以致忠告    致:表达
C.言不用,万钟非所顾也 顾:顾念,考虑
D.报至无及矣 报:报告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怒/纯仁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
B.安石怒纯仁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
C.安石怒/纯二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
D.安石怒纯仁沮格/因谗者遣使/欲捃摭私事/不能得使者/以他事/鞭饬传言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孝悌仁义,不慕名利。纯仁为了侍奉父母,不听从父亲劝告,坚决不去武进县任职;为照顾患有心疾的哥哥,最终没有任史馆职。
B.范纯仁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纯仁批评宰相富弼未能好好履行职责、愧对国君,对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排挤言官的做法不满。
C.范纯仁宽容大度,不计得失。纯仁遭受诽谤,下属认为这是他反击王安石的契机,但他没有向皇帝陈奏使者和传言者的过错。
D.范纯仁心怀百姓,一心为公。秦中地区闹饥荒,纯仁认为如果先奏请朝廷会延误对灾民的救助,不顾劝阻,坚持开仓赈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倘欲事功亟就,必为奸佞所乘,宜速还言者而退安石,答中外之望。
(2)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瑀,字伯宇,饶州浮梁人。其姑臧氏妇,养瑀为子,姑没,始复本姓。少有声太学,试为第一。累官至校书郎,除兵部员外郎。适高丽使回,充送伴使。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瑀渡淮,见民丁挽舟如故,遂劾珣,珣反奏瑀违御笔。诏命淮南提举潘良贵核实,良贵奏珣言非是。高宗即位,召为太常少卿,迁给事中兼侍讲。权邦彦除签书枢密院,瑀言邦彦五罪,三上,不报。求罢,除兵部侍郎,不拜,以敷文阁待制知信州。侍御史江公跻、左司谏方公孟卿言瑀不可去,复以为给事中。久之,复命知信州。胡安国、刘一止言:“瑀忠信可以备献纳,正直可以司风宪,不宜去。”遂复留。颐浩荐席益,既得旨,以御批示后省官。瑀曰:“益为人公岂不知,何必用?”颐浩曰:“给事不见御批耶?”瑀曰:“已见矣。公不能执奏,乃先示瑀辈,欲使不敢论驳耶?然益之来,非公福也。”颐浩赧然,即劾益。未几,以言者罢,提举亳州明道宫。俄召赴行在,除兵部侍郎兼侍读。因论:“金人入侵,未尝一大衄,有轻我心,岂可保其不背盟。宜省费抑末,常赋外一毫不取于民,民日益厚,兵日益强,使金人不敢窥为长计。”帝曰:“且作十年。”瑀再拜曰:“十年之说,愿陛下早夜毋忘。”除兵部尚书。桧既主和,瑀议论不专以和为是,桧忌之,改龙图阁学士、知信州。会大水,桧见瑀奏牍,谓同列曰:“尧之洪水,不至如是。”瑀遂称疾,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坐通书李光,降朝议大夫,卒,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程瑀传》,有删节)
(注)衄(nǜ):损伤,挫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B.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C.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D.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创于汉武帝时期,经魏晋至北朝末衰落,到唐宋再度鼎盛,元明清称为国子监。
B.高丽:又称高丽王朝,继新罗之后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国家,故“高丽人”也成为全球朝鲜民族的别称。
C.提举:原意是“管理”,宋代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其官署称“司”,元明以后也沿用。
D.疏: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成“奏疏”“奏议”或“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瑀是饶州人,少有学名。他曾经被姑姑收为养子,后又恢复本姓;少年时在太学读书,小有名气,考试成绩优异。
B.程瑀为官忠信正直,深受同僚认可。他经常弹劾权贵,揭露官员不法行为;他初被外调信州时,同僚进言极力挽留了他。
C.程瑀熟知金人本性,反对苟安政策。他向皇帝进言,金人不可信,应积极备战,建议皇上要有使金人十年不敢侵犯的计划。
D.程瑀得罪权贵,仕途受挫。他为国家前途着想,与秦桧政见不合,为秦桧所忌恨,时常受到诋毁,不得不称病外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瑀忠信可以备献纳,正直可以司风宪,不宜去。
②宜省费抑末,常赋外一毫不取于民,民日益厚,兵日益强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均,开封人,建隆中应募为龙捷卒,征辽州,以功补武病十将,赐锦袍、银带。开宝中,迁武骑副兵马使。从曹彬征金陵,率众陷水砦,流矢贯手。改本军使。从征河东,攻隆州城,先登,陷之,中八创。迁副指挥使,前后屡被赏赉。出屯杭州,妖僧绍伦结党为乱,均从巡检使周莹悉擒杀之。
端拱初,指挥使。从李继隆、秦翰赴夏州。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又从石普击贼于原州牛栏砦,深入,获牛羊、汉生口甚众。普表上其功,迁第三军指挥使。
咸平初,以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戍秦州。王均之乱,遣乘传之蜀,隶雷有终麾下,守鱼桥门,又从秦翰追杀贼党于广都,降其众七千余。驿召授东西班都虞候、领顺州刺史。五年,稍迁散员都虞候。尝召见,访以北面边事,翌日,真拜磁州刺史、深州兵马钤辖。六年,改泾州驻泊部署。数月,知镇戎军。尝出巡警,至陇山木峡口,真宗以其无故离城,虑有狂寇奔突,诏书戒敕。俄以其不明吏治,用曹玮代之,徙为邠州驻泊部署,改永兴军部署。车驾将巡澶渊,诏均与知府向敏中及凤翔梁鼎同提总诸州巡检捕盗事,至河阳,召赴行在。
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会契丹南侵,夹河民庶惊扰,长寿结党愈众,人皆患之。均至胙城,长寿与其徒五千余人入县钞掠,均部下徒兵裼袒与斗。均以方略诱之,生擒长寿,斩获恶党皆尽。上以方御敌,未欲因捕贼奖均。但赏均部下卒,被伤者赐帛迁级焉。明年,追叙前劳,擢为本州团练使,寻出知代州。四年秋,均被疾,以米锐代还,未至而均卒。录其子怀忠为奉礼郎,怀信为侍禁。幼子怀德。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确的一项是
A.摘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
B.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饿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
C.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
D.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指古代官员职务调动,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文中涉及官职调动的词语有多处,如“徙为邠州驻泊部署”的“徙”,“寻出知代州”的“出”等。
B.咸平,是末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C.乘传,乘坐驿车,也指奉命出使或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此文中的乘传是“乘坐驿车”的意思,与文中“车驾将巡澶渊”的“车驾”意思相同。
D.团练使,唐代官制,负责一方团练的军事官职。宋朝力采强干弱枝政策,团练使仅是虚衔。请州团练使为武臣之寄禄官,苏轼曾经担任过黄州团练副使。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均在建隆年间响应招募成为龙捷卒,征讨辽州。后来跟从曹彬征讨金陵,率领士兵攻陷水砦,被被流箭射穿手掌。
B.许均跟从征讨河东,攻打隆州城,率先登城,攻陷隆州,身受八处创伤。出京驻兵杭州,妖僧绍伦结党作乱,许均将作乱之人全部捕获斩杀。
C.许均跟从石普在原州牛栏砦攻击贼寇,深入敌营,获取牛羊、汉人俘虏非常多,石普上表呈上他的功劳,许均因功迁为第三军指挥使。
D.在与入县境抢劫的王长寿及其党羽作战时,许均部下步兵奋勇作战,许均用谋略活捉王长寿,皇帝当时只赏赐了许均部下,第二年,才追行叙功奖励许均之前的功劳。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真宗以其无故离城,虑有狂寇奔突,诏书戒敕。
②会契丹南侵,夹河民庶惊扰,长寿结党愈众,人皆患之。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文宝,字仲贤,右千牛卫大将军彦华之子。彦华初事李煜,文宝以荫授奉礼郎,迁校书郎。入宋,煜以环卫奉朝请,文宝欲一见,虑卫者难之,乃被蓑荷笠,以渔者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煜忠之。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除修武主簿。丁外艰,起知州事。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文宝前后自环庆部粮越旱海入灵武者十二次,晓达蕃情,习其语。经由部落,每宿酋长帐中,其人或呼为父。加工部员外郎。时龙猛卒戍环庆,七年不得代,思归,谋乱。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且自劾,请代偿,诏蠲其所费。朝廷议城古威州,文宝言:“威州竖石盘互,不可浚池。城中旧乏井脉,一旦缘边警急,岂可御哉?臣请建营田积粟实边之策,以金帛啖党项酋豪子弟,使为朝廷用。经营安西,绥复河湟,此其渐也。”诏从其议。真宗即位,徙河东转运使。尝上言管内广锐兵万余,难得资粮,请徙置近南诸州,又欲令强壮户市马,备征役。宰相李沆等以为广锐州兵,皆本州守城,置营必虑安土重迁,徙之即致纷扰。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土人久留,恐或生事。上曰:“前令团并军伍,改置营壁,欲其互移本贯,行之已久。”而文宝确陈其利,因命钱若水详度以闻。若水所对与沆等同,遂罢之。大中祥符初,改兵部员外郎。车驾祀汾阴还,文宝至郑州请见。六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郑文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土人久留/恐或生事
B.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土人久留恐/或生事
C.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土人久留/恐或生事
D.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土人久留/恐或生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牛卫”这个名字,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唐代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左右千牛卫是南衙卫兵。
B.矫诏,假托或假传的皇帝诏书,或者篡改皇帝的诏令。《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矫诏”就是此意。
C.“大中祥符”和“太平兴国”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可以作为表示年份。
D.车驾,马驾的车。如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畋於海滨。”的“车驾”和文中“车驾”就是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文宝珍视情义,乔装劝慰旧主。入宋以后李煜处境艰困之时,他还装扮成渔夫求见李煜,对其劝诫宽慰,表现出对旧主的忠诚。
B.郑文宝注重团结,融洽民族关系。他了解外族的风俗、语言,运粮途中他每次都住在所经部落酋长的帐中,这些人都称他为父亲。
C.郑文宝思虑周到,得到皇上认同。他认为在古威州筑城难以抵御边患,建议先制定合宜的策略,笼络外族,皇上采纳了他的主张。
D.郑文宝坚持己见,显露固执性格。他进言移置军队并让强壮户买马,虽宰相等人的反对意见也有合理性,但他还固执地坚持前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被蓑荷笠,以渔者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
(2)臣请建营田积粟实边之策,以金帛啖党项酋豪子弟,使为朝廷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竞发之。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为度支判官。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判三司都磨勘司。接拌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含,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域,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延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价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得豪恶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B.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C.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D.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所,古代一般指地方政府驻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朝廷在设置具体的地方政府驻地时往往会有地理位置、经济、军事等多种考量。
B.日昃,是早晨的意思,“昃”意指太阳从东方升起。文中说程师孟和对方据理力争,从早晨一直到傍晚,不肯让步。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文中说洪、福、广、越四州为纪念程师孟的功绩而为他立了祠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师孟为政讲究灵活变通。在渝州任职时,恰逢凶年歉收,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反顾。
B.程师孟注重民生工程的建设。说服山西百姓出钱开渠筑堤,并将治水经验编辑成书向州县颁发推广,在洪州修筑江堤、疏通沟渠,消除水灾祸患。
C.程师孟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广州城被贼寇毁坏,老百姓们恐怖逃窜,有人说这里土质疏松恶劣,无法筑城。程师孟用六年时间建造了西城,加强了广州的守备。
D.程师孟处理外交事务不卑不亢,坚守气节。在去祝贺契丹主诞辰时,面对契丹方面安排座次的傲慢刁难态度,程师盂据理力争,坚决不入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2)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得豪恶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己,所部肃然。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间赐名存中,代州崞县人。存中魁梧沈鸷,少警敏,力能绝人。慨然语人曰:“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于是学孙、吴法,善射骑。靖康元年,金人再围汴京,诸道兵勤王,上问将于俊,俊以存中对。剧贼李昱据任城,久不克,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帝乘高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召视之,皆污贼血,壮之。

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诸将议,多欲分进,存中曰:“贼势如此,兵分则力弱,又诸将位均势敌,非招讨督之,必不相为用。”俊然之。整军至豫章,存中率兵数千,贼骁将以众十万来援,夹河而营。存中谓俊曰:“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俊从之。存中夜衔枚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

二年春,进神武中军统制,俊奏留存中军中,上曰:“宿卫乏帅,朕所选,为不可易也。”存中亦固辞,且谓:“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如臣么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不许,遣中使宣押,乃视事。

十年,金人叛盟取河南,金人诡令来告敌骑数百屯柳子镇。存中欲即击之,或以为不可。自将五百骑夜袭柳子镇,黎明,不见敌而还。金人以精兵伏归路,存中知之,遂横奔而溃。朝廷震恐,于是有权宜退保之命。既而存中自寿春渡淮归泗,人心始安。冬,引兵还行在。

十一年,兀术耻顺昌之败,复谋来侵。金人以拐子马翼进,存中曰:“敌恃弓矢,吾有以屈之。”使万人操长斧,如墙而进,诸军鼓噪奋击,金人大败,退屯紫金山。

存中在殿凡二十五载,权宠日盛,太常寺主簿李浩、敕令所删定官陆游、司封员外郎王十朋、殿中侍御史陈俊卿相继以为言。三十一年,罢为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赐玉带,朝望。时兴屯田,存中献私田在楚州者三万九千亩。二年,卒,年六十五。以太师致仕,追封和王,武恭。存中天资忠孝敢勇,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孝宗以为旧臣,尤礼异之,常呼郡王而不名。

(选自《宋史·卷三百六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如臣么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B.抻武诺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如臣么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C.神武诺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如臣么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D.神武诸帅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旄钺/名望至重/如臣么麽/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在州之上。
B.朔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同的时刻。望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180°的时刻。在古代即为农历每月的十五和月末最后一天。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古代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一般是死者生前事述和品德的概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存中身材魁梧,年轻时就很机敏,力气超人。学习《孙子兵法》、《吴子兵法》,擅长骑马射箭。
B.杨存中作战勇敢,平定李显叛乱时,率领数骑击杀数百敌人,自己也受了重伤,皇帝认为他是壮士。
C.杨存中曾打败仗,率领五百骑兵夜袭柳子镇,结果在归途遭遇金兵重兵伏击,损兵折将,从寿春渡河而归。
D.杨存中忠于朝廷,临死前,曾把自己在楚州的三万九千亩私田献给国家,响应朝廷屯田政策的需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
(2)金人以拐子马翼进,存中曰:“敌恃弓矢,吾有以屈之”。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革字义夫,华州华阳人,国初勋臣廷祚七世孙也。少好学,喜谈兵,再试礼部不中,乃从泾原军,以秉义郎干办经略司公事。
金人南牧,帅兵解辽州之围,使粘罕军,见之庭, 揖不拜,责其贪利败约,词直气劲,粘罕少屈,为追回威胜诸屯兵,授书使归。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对曰:“金人有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诏以为武功大夫、閤门宣赞舍人,持节谕陕西。行至朱迁,闻金人犯京师,复还。与张叔夜同入城,请于帝,乞幸秦州;又乞出城劫之,使不敢近;又乞诸门同出兵牵制、冲突,尾袭、应援,可一战而胜。时众言已入,皆不果。后金兵攻安上门,填道度壕,革言之守将,使泄蔡河水以灌之,不听。及填道将合,欲用前议,则水已涸矣。
车驾幸金营,革以为堕其诈,往请叔夜,欲身见大酋计事,叔夜回其故,曰:“兹行有三说:一则天子还内,二则金骑归国,三则革死。”叔夜为言之,不报。 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阴以军法部勒,将攻金营。久之,迁于同文馆,所合已至数万,多两河骁悍之士。既而有立张邦昌之议,革谋先诛范琼辈,以三月八日起兵,谋既定,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数百人排闼入言:“邦昌以七日受册,请亟起事。”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选自《宋史·吴革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B.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C.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D.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全者万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古代的一种官名,也指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文中指待从宾客。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作为凭证。苏武杖汉节牧羊,即是此意。
C.幸,封建时代指皇帝亲临为幸,如临幸、巡幸,文中指宋钦宗到金营去。
D.受册,接受册命,册命指封立太子等的命令,文中指张邦昌接受册封称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革科举不顺,从军报国。吴革从小爱好学习,喜欢谈论军事,两次参加礼部考试 都未考中,于是投身军旅,并做了秉义郎。
B.吴革奉命出使,富有气节。出使粘罕军,他揖而不拜,对粘罕贪利背约的行为严词 斥责,维护了北宋朝廷的尊严。
C.吴革多有谋略,无由施展。在宋金对峙中,他多次提出迎敌之策,无论皇帝、守将 还是众人,都没有人听从他的建议。
D.吴革忠肝义胆,功败垂成。在有人主张拥立张邦昌时,他谋划起兵阻止,先杀掉范 琼等人,结果反而受害,英勇就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五都有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不迎合皇上心理,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