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闻 沛 国 刘 瓛 聚 众 讲 说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少:________ (2)从:________ (3)善:________
【小题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而“恒芒
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
【小题4】选出对画线句子“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小题5】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瓛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
【小题6】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
范缜治学
缜①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②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③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④。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⑤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注)①缜(zhěn):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②刘瓛: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③芒屩(juē):草鞋。④《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⑤萧琛:南朝人。【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闻 沛 国 刘 瓛 聚 众 讲 说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少:________ (2)从:________ (3)善:________
【小题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而“恒芒

【小题4】选出对画线句子“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刘瓛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 |
B.刘瓛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他的门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
C.刘瓛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家门口(看),觉得无比羞愧。 |
D.刘瓛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
【小题6】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也。父子云,天监中,军功官至云麾将军,冀州刺史。
钦幼而果决,矫捷过人。随父北征,授东宫直阁。大通元年,攻魏萧城,拔之。仍破彭城别将郊仲,进攻拟山城,破其大都督刘属众二十万。进攻笼城,获马千余匹。又破其大将柴集及襄城太守高宣、别将范思念、郑承宗等。仍攻厥固、张龙、子城,未拔,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杨目又遣都督范思念、别将曹龙牙数万众来援,钦与战,于阵斩龙牙,传首京师。
又假节,都督衡州三郡兵,讨桂阳、阳山、始兴叛蛮,至即平破之。封安怀县男,邑五百户。又破天漆蛮帅晚时得。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钦往应援,破容罗溪,于是长乐诸洞一时平荡。高祖又密敕钦向魏兴,经南郑,属魏将托跋胜寇襄阳,仍敕赴援。除持节、督南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光烈将军、平西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增封五百户,进爵为侯。破通生,擒行台元子礼、大将薛俊、张菩萨,魏梁州刺史元罗遂降,梁、汉底定。进号智武将军,增封二千户。
经广州,因克俚帅陈文彻兄弟,并擒之。至衡州,进号平南将军,改封曲江县公,增邑五百户。在州有惠政,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德,诏许焉。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寻改授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广州刺史。既至任所,前刺史南安侯密遣厨人置药于食,钦中毒而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中卫将军,鼓吹一部。
(节选自《梁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也。父子云,天监中,军功官至云麾将军,冀州刺史。
钦幼而果决,矫捷过人。随父北征,授东宫直阁。大通元年,攻魏萧城,拔之。仍破彭城别将郊仲,进攻拟山城,破其大都督刘属众二十万。进攻笼城,获马千余匹。又破其大将柴集及襄城太守高宣、别将范思念、郑承宗等。仍攻厥固、张龙、子城,未拔,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杨目又遣都督范思念、别将曹龙牙数万众来援,钦与战,于阵斩龙牙,传首京师。
又假节,都督衡州三郡兵,讨桂阳、阳山、始兴叛蛮,至即平破之。封安怀县男,邑五百户。又破天漆蛮帅晚时得。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钦往应援,破容罗溪,于是长乐诸洞一时平荡。高祖又密敕钦向魏兴,经南郑,属魏将托跋胜寇襄阳,仍敕赴援。除持节、督南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光烈将军、平西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增封五百户,进爵为侯。破通生,擒行台元子礼、大将薛俊、张菩萨,魏梁州刺史元罗遂降,梁、汉底定。进号智武将军,增封二千户。
经广州,因克俚帅陈文彻兄弟,并擒之。至衡州,进号平南将军,改封曲江县公,增邑五百户。在州有惠政,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德,诏许焉。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寻改授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广州刺史。既至任所,前刺史南安侯密遣厨人置药于食,钦中毒而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中卫将军,鼓吹一部。
(节选自《梁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 |
B.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 |
C.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 |
D.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 |
A.年号,汉武帝首创的纪年名号,此后至明清之前同一皇帝在位可以有不同的年号,文中的“天监”“大通”“高祖”都是梁武帝的年号。 |
B.假节,假以符节,持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 |
C.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名随食邑户数而定:二千户以上封公,一千户以上封侯,七百户以上封伯,五百户以上封子,三百户以上封男。 |
D.鼓吹,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本用于军中,后又用于朝廷宴飨,源于我国古代民族北狄。 |
A.兰钦年少处事果决,娇健敏捷过人。曾经有过跟随父亲北征的经历,授官东宫直阁。 |
B.兰钦屡立战功,身经百战,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多次加官进爵。 |
C.兰钦在任期间有惠政。当地官吏百姓为此还到京城请求为他立碑颂德。 |
D.兰钦任广洲刺史时,前刺史将毒药放进食物中,兰钦不幸中毒而死。 |
(1)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也。父子云,天监中,军功官至云麾将军,冀州刺史。钦幼而果决,矫捷过人。随父北征,授东宫直阁。大通元年,攻魏萧城,拔之。仍破彭城别将郊仲,进攻拟山城,破其大都督刘属众二十万。进攻笼城,获马千余匹。又破其大将柴集及襄城太守高宣、别将范思念、郑承宗等。仍攻厥固、张龙、子城,未拔,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杨目又遣都督范思念、别将曹龙牙数万众来援,钦与战,于阵斩龙牙,传首京师。
又假节,都督衡州三郡兵,讨桂阳、阳山、始兴叛蛮,至即平破之。封安怀县男,邑五百户。又破天漆蛮帅晚时得。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钦往应援,破容罗溪,于是长乐诸洞一时平荡。高祖又密敕钦向魏兴,经南郑,属魏将托跋胜寇襄阳,仍敕赴援。除持节、督南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光烈将军、平西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增封五百户,进爵为侯。破通生,擒行台元子礼、大将薛俊、张菩萨,魏梁州刺史元罗遂降,梁、汉底定。进号智武将军,增封二千户。
经广州,因克俚帅陈文彻兄弟,并擒之。至衡州,进号平南将军,改封曲江县公,增邑五百户。在州有惠政,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德,诏许焉。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寻改授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广州刺史。既至任所,前刺史南安侯密遣厨人置药于食,钦中毒而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中卫将军,鼓吹一部。
(节选自《梁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也。父子云,天监中,军功官至云麾将军,冀州刺史。钦幼而果决,矫捷过人。随父北征,授东宫直阁。大通元年,攻魏萧城,拔之。仍破彭城别将郊仲,进攻拟山城,破其大都督刘属众二十万。进攻笼城,获马千余匹。又破其大将柴集及襄城太守高宣、别将范思念、郑承宗等。仍攻厥固、张龙、子城,未拔,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杨目又遣都督范思念、别将曹龙牙数万众来援,钦与战,于阵斩龙牙,传首京师。
又假节,都督衡州三郡兵,讨桂阳、阳山、始兴叛蛮,至即平破之。封安怀县男,邑五百户。又破天漆蛮帅晚时得。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钦往应援,破容罗溪,于是长乐诸洞一时平荡。高祖又密敕钦向魏兴,经南郑,属魏将托跋胜寇襄阳,仍敕赴援。除持节、督南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光烈将军、平西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增封五百户,进爵为侯。破通生,擒行台元子礼、大将薛俊、张菩萨,魏梁州刺史元罗遂降,梁、汉底定。进号智武将军,增封二千户。
经广州,因克俚帅陈文彻兄弟,并擒之。至衡州,进号平南将军,改封曲江县公,增邑五百户。在州有惠政,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德,诏许焉。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寻改授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广州刺史。既至任所,前刺史南安侯密遣厨人置药于食,钦中毒而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中卫将军,鼓吹一部。
(节选自《梁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 |
B.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 |
C.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 |
D.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 |
A.年号,汉武帝首创的纪年名号,此后至明清之前同一皇帝在位可以有不同的年号,文中的“天监”“大通”“高祖”都是梁武帝的年号。 |
B.假节,假以符节,持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 |
C.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名随食邑户数而定:二千户以上封公,一千户以上封侯,七百户以上封伯,五百户以上封子,三百户以上封男。 |
D.鼓吹,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本用于军中,后又用于朝廷宴飨,源于我国古代民族北狄。 |
A.兰钦年少处事果决,娇健敏捷过人。曾经有过跟随父亲北征的经历,授官东宫直阁。 |
B.兰钦屡立战功,身经百战,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多次加官进爵。 |
C.兰钦在任期间有惠政。当地官吏百姓为此还到京城请求为他立碑颂德。 |
D.兰钦任广洲刺史时,前刺史将毒药放进食物中,兰钦不幸中毒而死。 |
(1)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六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馀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六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馀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居郎署者 居:居住 |
B.以母忧去职 忧:丁忧,指直系亲属去世 |
C.老而弥笃 笃:执着 |
D.身为四代之史 身:亲自 |
A.时人为之语曰 公为我呼入 |
B.乃欣然就职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C.其见重如此 其孰能讥之乎 |
D.不足传之好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A.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
B.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
C.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
D.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
A.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孝服。古人家中有亲人去世,都要按礼制守丧一段时间。 |
B.本草:本草是中草药的另一种说法,这里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C.子史诸集:“子”指诸子著作,“史”指史书,“集”指诗文总集。 |
D.爵位: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各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
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父虯,齐国子博士,谥文范先生。之遴八岁能属文,十五举茂才对策,沈约、任昉见而异之。起家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尝候任昉,值之遴在坐,昉谓瞻曰:“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水镜所宜甄擢。”瞻即辟为太学博士。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昉曰:“荆南秀气,果有异才,后仕必当过仆。”御史中丞乐蔼,即之遴舅,宪台奏弹,皆之遴草焉。迁平南行参军,尚书起部郎,延陵令,荆州治中。太宗临荆州,仍迁宣惠记室。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刘显、韦棱并强记,每与之讨论,咸不能过也。
还除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迁正员郎,尚书右丞,荆州大中正。累迁中书侍郎,鸿胪卿,复兼中书舍人。出为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后转为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如故。初,之遴在荆府,尝寄居南郡廨,忽梦前太守袁彖谓曰:“卿后当为折臂太守,即居此中。”之遴后果损臂,遂临此郡。丁母忧,服阕,征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为郢州行事,之遴意不愿出,固辞,高祖手敕曰:“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遂为有司所奏免。久之,为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
遴好属文,多学古体,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常共讨论书籍,因为交好。是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并有高祖义疏,惟《左氏传》尚阙。之遴乃著《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科,合三十事以上之。高祖大悦。
太清二年,侯景乱,之遴避难还乡,未至,卒于夏口,时年七十二。前后文集五十卷,行于世。
(选自《梁书•刘之遴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荆南秀气,果有异才,后仕必当过仆。
②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父虯,齐国子博士,谥文范先生。之遴八岁能属文,十五举茂才对策,沈约、任昉见而异之。起家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尝候任昉,值之遴在坐,昉谓瞻曰:“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水镜所宜甄擢。”瞻即辟为太学博士。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昉曰:“荆南秀气,果有异才,后仕必当过仆。”御史中丞乐蔼,即之遴舅,宪台奏弹,皆之遴草焉。迁平南行参军,尚书起部郎,延陵令,荆州治中。太宗临荆州,仍迁宣惠记室。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刘显、韦棱并强记,每与之讨论,咸不能过也。
还除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迁正员郎,尚书右丞,荆州大中正。累迁中书侍郎,鸿胪卿,复兼中书舍人。出为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后转为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如故。初,之遴在荆府,尝寄居南郡廨,忽梦前太守袁彖谓曰:“卿后当为折臂太守,即居此中。”之遴后果损臂,遂临此郡。丁母忧,服阕,征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为郢州行事,之遴意不愿出,固辞,高祖手敕曰:“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遂为有司所奏免。久之,为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
遴好属文,多学古体,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常共讨论书籍,因为交好。是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并有高祖义疏,惟《左氏传》尚阙。之遴乃著《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科,合三十事以上之。高祖大悦。
太清二年,侯景乱,之遴避难还乡,未至,卒于夏口,时年七十二。前后文集五十卷,行于世。
(选自《梁书•刘之遴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之遴在坐 值:遇到 |
B.瞻即辟为太学博士 辟:征召 |
C.操笔立成 立:立即 |
D.丁母忧,服阕 忧:忧虑 |
A.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 |
B.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 |
C.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 |
D.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 |
A.吏部尚书王瞻曾探望任昉,任昉极力向王瞻推荐刘之遴,言明鉴的人应当选拔任用刘之遴。 |
B.刘之遴的舅舅乐蔼是御史台中丞,御史台的奏弹,都由刘之遴起草。刘之遴曾担任宣惠记室。 |
C.高祖在刘之遴坚决推辞郢州行事一职的情况下,亲自写诏书留住了他,刘之遴后又担任多职。 |
D.当时只有《左传》没有高祖的义疏,刘之遴就著《左氏》十科等合三十事上奏,高祖很高兴。 |
①荆南秀气,果有异才,后仕必当过仆。
②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晋太子左率康八世孙。兄黎,弟楷、绰,并有盛名,所谓“四裴”也。曾祖松之,宋太中大夫。祖骃,南中郎外兵参军。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失而倘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右军江夏王参军,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有白兔驯扰其侧。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乐安任昉有盛名,为后进所慕,游其门者,昉必相荐达。子野于眆为从中表,独不至,昉亦恨焉。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正。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或劝言诸有司,可得无咎。子野笑而答曰:“虽惭柳季之道,岂因讼以受服。”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二年,吴平侯萧景为南兖州刺史,引为冠军录事,府迁职解。时中书范缜与子野未遇,闻其行业而善焉。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寻除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俄迁中书侍郎。大通元年,转鸿胪卿,寻领步兵校尉。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衹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谥贞子。
(节选自《梁书·裴子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
(2)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晋太子左率康八世孙。兄黎,弟楷、绰,并有盛名,所谓“四裴”也。曾祖松之,宋太中大夫。祖骃,南中郎外兵参军。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失而倘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右军江夏王参军,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有白兔驯扰其侧。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乐安任昉有盛名,为后进所慕,游其门者,昉必相荐达。子野于眆为从中表,独不至,昉亦恨焉。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正。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或劝言诸有司,可得无咎。子野笑而答曰:“虽惭柳季之道,岂因讼以受服。”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二年,吴平侯萧景为南兖州刺史,引为冠军录事,府迁职解。时中书范缜与子野未遇,闻其行业而善焉。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寻除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俄迁中书侍郎。大通元年,转鸿胪卿,寻领步兵校尉。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衹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谥贞子。
(节选自《梁书·裴子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 |
B.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 |
C.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 |
D.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 |
A.游其门:指后辈学子非常仰慕当时负有盛名的乐安人任昉,从各地到他的门下求学。 |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古代设官分职,官员都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 |
C.出:是古代对京官外调的一种说法,文中讲述裴子野从京城外调,到诸暨县去做县令。 |
D.谥:即谥号,古代指在对某个历史人物盖棺定论时,选用的一个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
A.裴子野家学相传,家族贤士满庭。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兄弟们,每一位都才学出众,负有盛名;人人出仕为官,衣锦还乡。 |
B.裴子野知礼重孝。祖母、父亲先后去世,他极其哀痛。居丧期间,极尽礼节。每次前往墓所祭拜,他都会伤心地哭泣。 |
C.裴子野虽受人推重,但为官之路有很多波折。任昉没有推荐他,称赞他的范云在推荐他前去世,范缜对他的推荐未被通过。 |
D.裴子野治政以人为本。他出任诸暨县令时,管理不实行鞭罚,百姓有争执时,向他们明示道理,得到百姓称赞,全境无诉讼事件。 |
(1)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
(2)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僧孺亦游焉。文惠太子闻其名,召入东宫,直崇明殿。初,僧孺与乐安任昉遇竞陵王西邸,以文学友会,及是将之县,昉赠诗,其略曰:“惟子见知,惟余知子。观行视言,要终犹始。敬之重之,如兰如芷。”其为士友推重如此。天监初,除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待诏文德省。寻出为南海太守。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僧孺乃叹曰:“昔人为蜀部长史,终身无蜀物,吾欲遗子孙者,不在越装。”并无所取。视事期月,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既至。拜中书郎、领著作。俄除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尝携僧孺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沟中。及是拜日,引驺清道,悲感不自胜。寻以公事降为云骑将军,兼职如故,顷之即真。是时高祖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在朝之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诗为工。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道愍遂谤讼僧孺,逮诣南司。久之,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普通三年,卒。时年五十八。
(选自《梁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
(2)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僧孺亦游焉。文惠太子闻其名,召入东宫,直崇明殿。初,僧孺与乐安任昉遇竞陵王西邸,以文学友会,及是将之县,昉赠诗,其略曰:“惟子见知,惟余知子。观行视言,要终犹始。敬之重之,如兰如芷。”其为士友推重如此。天监初,除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待诏文德省。寻出为南海太守。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僧孺乃叹曰:“昔人为蜀部长史,终身无蜀物,吾欲遗子孙者,不在越装。”并无所取。视事期月,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既至。拜中书郎、领著作。俄除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尝携僧孺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沟中。及是拜日,引驺清道,悲感不自胜。寻以公事降为云骑将军,兼职如故,顷之即真。是时高祖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在朝之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诗为工。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道愍遂谤讼僧孺,逮诣南司。久之,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普通三年,卒。时年五十八。
(选自《梁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
B.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
C.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
D.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
A.《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为儒家十三经之一。 |
B.文学,文献经典,泛指文才或文艺作品;文中特指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 |
C.博士,古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
D.敕,告诫的意思,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文中特指帝王的诏令、命令。 |
A.王僧孺幼年家贫,生活非常艰难。在王僧孺幼年时,母亲以卖纱布维持生活,她曾带僧孺到市上去,路遇官员出行前导的仪仗队,被驱赶到沟中。 |
B.王僧孺品学兼备,深为友人看重。他与任昉在竟陵王西邸相遇,两人志同道合,王僧孺要到县里任职,任昉就赠诗给他,赞美他像兰草、如白芷。 |
C.王僧孺为官清廉,从不贪婪财物。他任南海太守时,发现前任官员借当地贸易之机谋求利益,感慨万端,但他仍然坚守如初,不为后代聚敛财富。 |
D.王僧孺才华出众,尤其善于作诗。有一次,高祖写了五百字的《春景明志诗》,让在朝的官员都和韵同作,结果高祖认为僧孺作的诗超出了沈约。 |
(1) 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
(2)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详长子也。齐初,起家奉朝请。永元末,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荆州,亶留京师,为东昏听政主帅。及崔慧景作乱,蛊以捍御功,除骁骑将军。建康城平,以亶为尚书吏部郎,俄迁侍中,奉玺于高祖。天监元年,出为宣城太守。寻入为散骑常侍,领右骁骑将军。六年,出为平西始兴王长史、南郡太守,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服阕,袭封豊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所悦服。俄出为明威将军、吴兴太守。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六年,大举北伐。先遣豫州刺史裴邃帅谯州刺史湛僧智、历阳太守明绍世,并世之骁将,自南道伐寿阳城,未克而邃卒。乃加重使持节,驰驿代邃,与魏将河间王元琛相拒,频战克捷。七年夏,亶帅湛僧智、鱼弘、张澄等通清流涧,将入淮、肥。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亶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民户充复。大通二年,进号平北将军。三年,卒于州镇。高祖闻之,即日素服举哀,赠车骑将军。谥日襄。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亶为人美风仪,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辩给能专对。宗人夏侯溢为衡阳内史,辞日,亶侍御坐,高祖谓亶曰:“夏侯溢于卿疏近?”亶答日:“是臣从弟。”高祖知溢于亶已疏,乃日:“卿伧人①,好不辨族从。”蛊对日:“臣闻服属易疏,所以不忍言族。”时以为能对。
亶历为六郡三州,不修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选自《梁书·夏侯亶》,有删改)
[注]①伧人:晋南北朝时,南人对北人的蔑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2)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详长子也。齐初,起家奉朝请。永元末,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荆州,亶留京师,为东昏听政主帅。及崔慧景作乱,蛊以捍御功,除骁骑将军。建康城平,以亶为尚书吏部郎,俄迁侍中,奉玺于高祖。天监元年,出为宣城太守。寻入为散骑常侍,领右骁骑将军。六年,出为平西始兴王长史、南郡太守,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服阕,袭封豊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所悦服。俄出为明威将军、吴兴太守。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六年,大举北伐。先遣豫州刺史裴邃帅谯州刺史湛僧智、历阳太守明绍世,并世之骁将,自南道伐寿阳城,未克而邃卒。乃加重使持节,驰驿代邃,与魏将河间王元琛相拒,频战克捷。七年夏,亶帅湛僧智、鱼弘、张澄等通清流涧,将入淮、肥。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亶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民户充复。大通二年,进号平北将军。三年,卒于州镇。高祖闻之,即日素服举哀,赠车骑将军。谥日襄。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亶为人美风仪,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辩给能专对。宗人夏侯溢为衡阳内史,辞日,亶侍御坐,高祖谓亶曰:“夏侯溢于卿疏近?”亶答日:“是臣从弟。”高祖知溢于亶已疏,乃日:“卿伧人①,好不辨族从。”蛊对日:“臣闻服属易疏,所以不忍言族。”时以为能对。
亶历为六郡三州,不修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选自《梁书·夏侯亶》,有删改)
[注]①伧人:晋南北朝时,南人对北人的蔑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
B.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
C.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
D.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
A.迁,表示官职变动,可以指平调、升迁、降职。文中指降职,即“左迁”之意。 |
B.服,即“丧服”,家族中死了人,须按亲疏、辈分规定穿戴孝服,又称“守孝”。 |
C.谥,即“谥号”。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根据其生前所为,给他一个对应的称号。 |
D.从弟,父辈间是兄弟,子辈间年龄小的男性被这样称呼,即今天所说的“堂弟”。 |
A.夏侯亶效忠皇帝,遵守孝道。崔慧景作乱时,他保护皇帝得力,被授予骁骑将军;为父守丧,他守礼节,住草棚,对遗财更是分毫未取。 |
B.夏侯亶轻刑薄赋,关注民生。针对寿春地区长期遭逢战乱,百姓大多四处流散的情况,他实施轻刑薄赋的政策,使户口规模恢复如初。 |
C.夏侯亶涉猎广泛,能言善辩。当皇帝问及他与夏侯溢的亲疏问题时,他对宗族关系的巧妙回答,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擅长应对。 |
D.夏侯亶英勇善战,战果频频。梁朝大举北伐时,他临危受命,逢战必捷。当遭遇魏军突袭时,他又与贞威将军联手大败魏军。 |
(1)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2)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征,玄由是著名。
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遂策罢。岁余,拜尚书令。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帝不从,而迁升侍中。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穷案其奸 案:____________
(2)景壮玄意 壮:____________
(3)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 厚:____________
(4)冀为驰檄救之 檄:____________
(5)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 素:____________
(6)岁余,拜尚书令 拜:____________
(7)没入财贿 没:____________
(8)复以疾罢 疾: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
(2)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征,玄由是著名。
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遂策罢。岁余,拜尚书令。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帝不从,而迁升侍中。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穷案其奸 案:____________
(2)景壮玄意 壮:____________
(3)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 厚:____________
(4)冀为驰檄救之 檄:____________
(5)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 素:____________
(6)岁余,拜尚书令 拜:____________
(7)没入财贿 没:____________
(8)复以疾罢 疾: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
(2)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明山宾,字孝若,平原鬲人也。父僧绍,隐居不仕,宋末国子博士征,不就。
山宾七岁能言名理,十三博通经传,居丧尽礼。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为广阳令,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梁台建,迁治书侍御史,掌治吉礼。时初置五经博士,山宾首膺其选。迁北中郎谘议参军,侍皇太子读。天监十五年,出为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征远将军、北兖州刺史。普通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四年,迁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东宫新置学士,又以山宾居之,俄以本官兼国子祭酒。
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后刺吏检州曹,失簿书,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日:“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闻构字未成:今送薄助。”
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售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惠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节选自《梁书·二十七卷·列传第二十一》,有删节)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
(2)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
明山宾,字孝若,平原鬲人也。父僧绍,隐居不仕,宋末国子博士征,不就。
山宾七岁能言名理,十三博通经传,居丧尽礼。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为广阳令,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梁台建,迁治书侍御史,掌治吉礼。时初置五经博士,山宾首膺其选。迁北中郎谘议参军,侍皇太子读。天监十五年,出为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征远将军、北兖州刺史。普通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四年,迁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东宫新置学士,又以山宾居之,俄以本官兼国子祭酒。
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后刺吏检州曹,失簿书,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日:“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闻构字未成:今送薄助。”
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售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惠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节选自《梁书·二十七卷·列传第二十一》,有删节)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
(2)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