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小 题。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 秀 于 旧 注 外 为 解 义 妙 析 奇 致 大 畅 玄风 唯 《秋 水》 《至 乐》 二 篇 未 竟 而 秀 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 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 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 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选自《世说新语》)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3 处)
向 秀 于 旧 注 外 为 解 义 妙 析 奇 致 大 畅 玄 风 唯 《秋 水》《至 乐》 二 篇 未 竟而 秀 卒
【小题2】向秀 ,字 子期 ,竹 林七 贤之一 。 著名 的散 文 《与 山巨 源绝 交书 》 是“竹林七贤”之一_____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竹林七贤”之一_________。
【小题3】下列哪一个成语故事不是出自《庄子》?(   )
A.南柯一梦B.朝三暮四C.庖丁解牛D.望洋兴叹
【小题4】为何向秀、郭象的两种《庄子》注本内容基本一致?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三)《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翻译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待君久不至,已去。
【小题2】解释加点字。
①太丘舍去 舍:_____________ ②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___
③下车引之 引:_____________ ④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________ 
⑤去后乃至 至: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选自《世说新语》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芳容泣而之(__________)    (2)之可以即愈(__________)
(3)且吾有大事了(__________)  (4)闻言动(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B.贤于材人远矣C.仓鹰击于殿上D.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小题4】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为果,果有杨梅。孔指以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小题1】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拜见B.乃:于是,就
C.设:设计D.示:给……看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画线句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B.文章中“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C.文中的孩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D.文章中的孩子讽刺客人,是个没礼貌的孩子。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华已见。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乙)(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棻入宫,移家京师,乃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

……

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节选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注)①讥訾:嘲讽。②敛衽:整理衣襟,表示恭敬③伧父:晋南北朝时,南人讥讽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乃著作郎张载(_____________)(2)思自以其作不班、张(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梁以此奇籍B.恐以人废言
C.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D.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小题4】乙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和第二段内容形成了呼应,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5】通观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左思《三都赋》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节选自《世说新语》)

A.王右军年十岁时   减:不足
B.右军,既闻所论   觉:发现
C.方右军未起   意:想起
D.乃见吐唾横   从:同“纵”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华已见。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③。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衽赞述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入宫,移家京师,乃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

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节选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注)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②张公:张华,晋范阳方城人,官至司空,博学多闻,勇于赴义,名重一时。③皇甫谧:晋人,博览群书,名望极高。④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    )人,被称“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氏家族在江东是望族之一。⑤伧父:晋南北朝时,南人讥讽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莫不衽赞述焉;
(2)乃著作郎张载;
(3)思自以其作不班、张:
(4)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小题2】下面句子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以覆酒瓮耳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自以所见不博   以资政殿学士行
C.恐以人废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木欣欣以向荣
【小题3】与“时人未之重”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奚以知其然也
C.惟弈秋之为听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4】翻译划线句。
(1)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小题5】根据所学知识,为上文注释④的空缺处选择正确的地名,使注释完备。
A.江苏昆山B.上海松江C.浙江金华D.江苏吴江
【小题6】乙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和第二段内容形成了呼应,这句话是“____”。
【小题7】通观两段选文,说说左思《三都赋》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褚公(1)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人?”吏云:“昨有一伧父(2)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

(甲、乙两则文字选自《世说新语》)

(注)(1)褚公,即褚裒,字季野。晋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2)伧父:晋南北朝时的文人士大夫常讥骂人为“伧”或“伧夫”,亦作“伧父”,犹言鄙夫,粗野的人。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义以求生(__________) 
(2)汝何男子,而敢独(__________)
(3)有尊贵客,移之(__________) 
(4)便于牛屋下修诣公(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远来视/贼谓曰
B.败义求生/宁吾身代友人命
C.我辈无义之人,入有义之国/名字已显位微
D.褚公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公前鞭挞亭吏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2)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
【小题4】从选文来看,《世说新语》这部笔记体小说的语言特点主要是:   
【小题5】甲、乙两段画线的句子在塑造主要人物形象时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