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美苏争霸B.“一超多强”C.多极化趋势D.冷战政策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遏制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提出的。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这表明二战后美国
A.致力于复兴欧洲经济B.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C.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战略D.不断干涉别国内政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正式展开。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
当前题号:4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它们反映的同一主题是(  )
A.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D.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世界重要力量

日本

成为经济大国后,力图成为政治大国,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俄罗斯

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反对美国单独称霸

中国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怎样的全球战略?为此提出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诸国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世纪90年代,为促进欧洲的联合,西欧诸国有何重大举措?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缓缓降落”,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北约”组织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现任总统特朗普又提出“印太战略”,其实质都是新形势下围堵、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七十年前,美国也曾对苏联实行类似的政策。它是
A.门罗主义
B.门户开放政策
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华沙条约》序言称,其出台是由于欧洲局势正在发生变化,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加入北约,加剧了新战争出现的危险。对条约序言的解读,正确的是
A.防范西德是条约主要目的B.条约要拓展社会主义势力
C.防范西德是苏联扩张势力的最好理由D.条约服务于苏联争霸行为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美国影片《惊爆十三天》反映了1962年发生在加勒比海群岛的一次危机,该危机曾差点引发世界核战争。该危机是
A.柏林危机B.朝鲜战争C.越南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