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舜间,聚集在电视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B.南斯拉夫分裂C.东欧剧变D.捷克斯洛克分裂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纳米比亚独立
②万隆会议的召开
③印巴分治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⑤非洲独立年
A.③②⑤①④
B.②①③④⑤
C.③②④⑤①
D.⑤⑤③④①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一现象直接来自于   (  )
A.欧元的发行B.欧盟的成立
C.欧盟的扩张D.欧共体的组建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其中“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
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的体制模式
C.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D.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印度独立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非洲独立年”
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B.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
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战后,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中国五四运动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德黑兰会议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从本国国情出发,允许农民在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一做法巩固了工农联盟,也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材料反映了苏俄实行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这一事件
A.废除农奴制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
D.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