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世界现代史
-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及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爆发范围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突出特点,出现了亚洲、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 )
A.德军突袭苏联 |
B.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 |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D.美、英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 |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___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________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 |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
C.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苏联(俄)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作用举足轻重。让我们一起回顾辉煌,反思教训。
(顺势而为,破旧立新)
(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体制僵化,弊端显现)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哪一方面的问题?给我们的经济建设带来什么启示?
(浴血奋战,保卫家园)
(顺势而为,破旧立新)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
(1)材料一中的俄国由“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材料二 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1932年和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 项目. | 1932年 | 1937年 |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
工业生产总值 | 3 | 2 | 2 | 1 |
机器制造业 | 2 | 1 | 2 | 1 |
电力 | 7 | 4 | 3 | 2 |
煤炭 | 4 | 3 | 4 | 3 |
钢 | 5 | 4 | 3 | 2 |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体制僵化,弊端显现)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哪一方面的问题?给我们的经济建设带来什么启示?
(浴血奋战,保卫家园)
材料四 ……战时,要保持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
(4)材料四中“共同敌人”指什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1936年3月7日,一支3万人的德军迅速靠近莱茵河非武装区。希特勒后来回忆这个场景时说:“进军莱茵河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河,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希特勒如此紧张是因为
A.苏联会从背后发起进攻 | B.《凡尔赛条约》的约束 |
C.国际联盟对侵略战争的制裁 | D.《联合国宪章》的约束 |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为了摆脱“萧条、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下列叙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A.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 B.德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
C.日本军部上台组阁 | D.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苏联在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 350 份美国人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 有一次,他们要招募 6000 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美国人竟达 10 万人。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正遭遇经济危机 | B.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
C.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 D.苏联与美国关系友好 |
1929年10月24日美国无数昔日的“百万富翁”一觉醒来便一贫如洗。一些开船出海游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贫民。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南北战争 | B.罗斯福新政 | C.经济大危机 | D.珍珠港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