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 B.分封贵族为诸侯 |
C.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
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这是日本自公元645年首次使用年号以来的第248个年号。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此次改革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 D.建立了幕府统治 |
成书于 7 世纪—8 世纪的《日本书纪》记载:“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出现这种记载的原因是
A.日本地理位置与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 | B.日本广泛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 |
C.直到公元 5 世纪,日本仍然未能实现统一 | D.幕府统治下,天皇大权旁落 |
“阿拉伯在后古典时代的远距离网络贸易中占有突出地位。公元 3 世纪以后,阿拉伯成为东方的中国和印度与西方的波斯和拜占庭之间的贸易往来中日益重要的链条”。这则材料
A.肯定了阿拉伯在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纽带地位 | B.赞叹了阿拉伯创造的灿烂文化 |
C.指明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社会的重要作用 | D.谴责了阿拉伯帝国的侵略扩张 |
“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这个“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因 | 果 |
A | 12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 | 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的花朵” |
B | 西欧封建主组建的十字军东征 | 使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
C | 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制度改革 | 使日本出现武士集团 |
D | 830年,穆罕默德设立“智慧宫” | 创造出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
A.A | B.B | C.C | D.D |
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这堂课探究的主题是
A.上古亚非文明 | B.上古欧洲文明 | C.欧洲封建国家 | D.亚洲封建国家 |
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中“启下”、“开来”指的是( )
A.兼收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 | B.并蓄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 |
C.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 D.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其中属于“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 B.《查士丁尼法典》 |
C.罗马帝国的扩张 | D.基督教的传播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它”
A.曾是地跨亚,非、拉三大洲的帝国 |
B.是现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前身 |
C.将《罗马民法大全》流传后世 |
D.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
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了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这一历史现象说明
A.基督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 B.德国皇帝勇于承认错误 |
C.意大利的气候温暖湿润 | D.基督教不干涉各国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