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揭开十月革命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共带领中国人民迈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第一步”,这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运动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哪一条?《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3)结合下图回答,日本为解决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采取了什么措施?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2)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会议
(3)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
材料一:嘉兴南湖烟雨楼前水面上停泊一艘纪念船,向人们生动展现了***诞生的历史场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湖红船”。
材料二:八一起义纪念塔位于江西省省会,1957年破土兴建。塔尖上的军旗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提醒着每个人——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部队官兵、群众、学生缅怀革命先烈,追溯历史的标志性、纪念性、文化性为一体的场所。
材料三: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永远的精神家园。从1927年红色的铁流融汇在井冈山之后,“星星之火”燃遍了神州,革命先辈们经过艰苦实践,不仅开辟了一条新路,并凝聚成了不朽的井冈山革命精神。
材料四:福建上杭县有一座古朴的庭院,见证着中国革命一次庄严的会议,通往庭院的路上是迎风飘扬的工农革命军的军旗和大片的红军田,尤其是书写着建党建军原则的石碑特别醒目,这里被誉为铸造军魂的圣地。
(1)材料一中“南湖红船”最能展现什么会议的场景?
(2)材料二中“纪念塔”纪念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件事有什么重要的地位?
(3)材料三中“新路”是在谁的带领下开辟的?
(4)材料四中“庭院”见证的是什么会议?“石碑”上刻写的“建党建军原则”是什么?
(5)重温革命史,我们今天应该传承哪些红色精神?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
(2)请你为图二这幅油画命名。你如何总结长征精神?
(3)图三中战役指挥者是谁?写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击日军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
(4)图四的人物是谁?请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5)图五的人物在1936年与杨虎城共同发动的“兵谏”行动被称为什么?
(6)图六中的人物是谁?甲午中日战争后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材料一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
材料二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材料三 秋收起义后,***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改编自《***的七十年》
材料四 ……雄师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节选自《长征组歌》
(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有什么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的会址在哪?这次大会何时召开?
(3)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正确革命道路”开始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四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年 28岁
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35年 42岁
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1945年 52岁
8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四:1949年 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仔细阅读上述四段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请你简要评价这次会议。
(3)材料三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四相关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
A.中国现代史的开始 | B.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
C.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材料一:7月30日晚,会议刚开始不久,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言语慌张,形迹可疑。代表们随即分散离开。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就包围并搜查了会议地点。……第二天,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开会。
(1)材料一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画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
(3)材料三反映的是***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在起义失败后,他率军建立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四: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历史》第一卷
(4)材料四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两例。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五: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5)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