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848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7

1.综合题(共6题)

1.

   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目的是为避开____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

(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

2.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属________(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高度应为________。
A.240~250米 B.250~260米
C.260~270米 D.270~280米
(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4)乙图为AB间公路所经某处的剖面图,如在该处修一高架桥,桥桩应打在①~④的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
3.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原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4.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2 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岳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为主,原因_____________ 。
(3)若该地选择了山岳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 。
b处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 。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_ 。
5.
下图为现阶段重点投资建设开发的某区域。完成下列问题。

(1)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_____(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需要以_________条件为保证。
(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原因是___________。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9年12月26日,全长1 068.6公里的武(汉)广(州)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成为串联珠三角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和武汉城市圈的黄金大动脉。下图为武广高铁示意图。

(1)影响武广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为 (  )
A.社会经济因素
B.国家政策
C.地形条件
D.河流水文状况
(2)武广高铁沿线施工难度最大的在哪个地形区?为什么?
(3)武广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分析其平直的原因。

2.单选题(共23题)

7.
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的影响比较大。下列关于山区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B.公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C.山谷中的公路应避开缓坡
D.公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8.

   下图为某地交通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图中公路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成都平原
D.内蒙古高原
【小题2】丁地最可能是(  )
A.山顶
B.陡崖
C.山谷
D.鞍部
9.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
A.KRQPT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10.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 (比例尺为1:100 000)。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①穿越河流 ②临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小题2】甲镇计划修建一个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11.

   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1 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下图为宁西铁路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小题2】为防止图中切坡处滑坡、崩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砌石护坡B.植树造林
C.种花植草D.修建梯田
12.
读“兰州市略图”,回答问题。

兰州市联系外部的交通线路主要呈东西走向,那么该市东西向线路与南北向线路相比(  )
A.南北向造价高,是由于矿产分布的影响
B.东西向造价高,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C.南北向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
D.东西向造价高,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13.
有关山岳对交通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不能修铁路
②山岳地区的交通方式以公路为主,其次才是铁路
③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脊上,便于观光
④山岳地区修铁路应因地制宜,规划好方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
2011年6月30日,总长度1 318公里,总投资约2 209亿元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结合京沪高铁穿越的某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对于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山地地下一定蕴藏着石油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D.庐山的形成与图示地质构造有关系
【小题2】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
A.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B.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15.
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西南地区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条件恶劣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C.地质地形极为复杂D.资源贫乏,位置偏僻
【小题2】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资源D.河流
16.
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型分布,主要是为了(  )
A.减缓道路坡度
B.减少植被破坏
C.降低工程造价
D.避开滑坡地带
17.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小题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小题2】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3】下列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
②山区修筑公路因就地取材,建设费用较少
③要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④沼泽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不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
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
19.
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铁路运输量少B.公路运输装卸方便
C.公路运输成本低D.修建公路成本低,难度小
20.
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
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
21.
修建图中铁路线,需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河流、山地
B.山地、地质灾害
C.河流、气象灾害
D.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22.
2010年5月4日,兰渝铁路渭源段柯寨隧道顺利贯通。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关于兰渝铁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处于青藏高原、秦岭山脉和四川盆地交界处,地质地形条件复杂
B.沟通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
C.缩短了西北、西南两大经济区域间的时空距离
D.使沿线生态环境问题加剧
23.
如下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8千米,建设费用31亿元,比甲方案的概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根据图及相关信息回答下题。

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  )
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 
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 
③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 
④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铁路线大多穿越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25.
沪昆客运专线是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影响范围大、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项目途径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沪杭段已于2010年通车,全线预计于2015年建成通车。读下图,回答问题。

沪昆客运专线云南、贵州境内单位里程造价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  )
A.山河相间,断层发育
B.土质疏松,地基不牢
C.河湖众多,桥梁比重大
D.地形崎岖,多溶洞暗河
26.
读下图,回答问题。

对图示地区交通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修建交通运输干线,成本高,难度高
B.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
C.修建的公路一般比较平直
D.河流众多,可以以水运为主
27.
读“我国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图”(部分),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解放前,有一首民谣:“姑娘出嫁到远方,马路又远又长,走了三十三天哟,才到新郎帐房。”该民谣对当时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交通落后状况形象描述的是(  )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
C.横断山区D.四川盆地
【小题2】铁路②⑤的修建成功,表明(  )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B.先进的技术能有效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网规划影响特别不大
28.
读“日本国内运输结构的变化图”,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公路运输是日本的主要运输方式,原因是(  )
A.铁路运输不发达
B.日本地形以平原为主
C.公路四通八达,现代化水平高
D.汽车运费低廉
【小题2】水运在货运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比客运中所占的比重大,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为发达国家,旅客多选择航空旅行
B.日本水运以海运为主,主要是原料的进口与产品的出口
C.水运运量大,运费低,速度快
D.水运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影响了旅客出行
29.

   下图为我国某地公路线分布示意图,该地区北部高、南部低。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小题1】M处公路穿越的地形可能是(  )
A.河谷
B.盆地
C.陡坡
D.平地
【小题2】该地公路常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
A.沙尘暴
B.寒潮
C.泥石流
D.干旱

3.选择题(共2题)

30.

关于植物的芽,理解正确的是(  )

31.

关于植物的芽,理解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