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小丁根据装置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结论。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1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
(4)图1方案中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又设计了图2所示的方案。则图2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________。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小丁根据装置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结论。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1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
(4)图1方案中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又设计了图2所示的方案。则图2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________。
2.
每年5、6月是蓝莓丰收的时节,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细胞液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

(1)在白醋中滴加花青素,溶液变________ 色。
(2)一个花青素分子中共有________ 个原子。
(3)28.7克花青素中含有多少克碳元素?(请列式计算)________

(1)在白醋中滴加花青素,溶液变
(2)一个花青素分子中共有
(3)28.7克花青素中含有多少克碳元素?(请列式计算)
3.
向含CuCl2和HCl的100 克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200克,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Cu(OH)2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m1为多少克?(列式计算)__________。
(3)混合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一位)__。

(1)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m1为多少克?(列式计算)__________。
(3)混合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一位)__。
4.
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1)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2)装置Ⅱ 和装置Ⅲ 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_(填“能”或“不能”)。

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 蜡烛 | 装置Ⅱ | 装置Ⅲ |
反应前的质量/g | 15.8 | 182.3 | 212.2 |
反应后的质量/g | 14.4 | 184.1 | 216.6 |
(1)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2)装置Ⅱ 和装置Ⅲ 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选择题- (共15题)
6.
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甲表示向一定量硫酸铜和硫酸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B.乙表示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C.丙表示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双氧水 |
D.丁表示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7.
“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8.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氢氧化钙呈碱性 | 改良酸性土壤 |
B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干燥氧气 |
C |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 除铁锈 |
D | 氢氢化钠能与某此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 吸收二氧化硫 |
A.A | B.B | C.C | D.D |
10.
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
11.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 1/3体积的食盐水,旋紧瓶盖,振荡 | 塑料瓶变瘪 | CO2能与食盐反应 |
B |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 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
C |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
D |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 白磷通氧气 |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 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
A.A | B.B | C.C | D.D |
12.
下列各组中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HCl、CuSO4、KCl、Ma2SO4 | B.Na2CO3、Na2SO4、HCl、H2SO4 |
C.K2CO3 、NaOH、HCl、BaCl2 | D.HCl、NaOH、CaCl2、KNO3 |
14.
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CuSO4、BaC1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果:①将此固体粉末加入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②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无色气体产生。据此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Na2SO4、BaC12 |
B.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CuSO4 |
C.该粉末中一定含有KNO3 |
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12 |
15.
某化学反应类型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类型于阴影部分的是( )


A.Fe2O3+3CO![]() |
B.2KMnO4![]() |
C.Zn+2HCl2=ZnCl2+H2↑ |
D.NaOH+HCl=NaCl+H2O |
16.
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将拴着小球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给小球一个初速度,使其在“天宫一号”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此过程中( )


A.小球受力平衡 |
B.小球的速度不变 |
C.如果将细线剪断,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D.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零 |
17.
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中有一栏目常给中小学生介绍一些科普知识,其中有一期介绍了一种叫“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连,B为密闭的玻璃球内装有红墨水,它能显示天气的好坏,随着环境气压的变化,A管内的水位会上升或下降。小科仿制了一个,发现比较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和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的 |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 |
C.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往往转为阴雨天气 |
D.B球内装较多红墨水,可以减少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 |
18.
为了加强防治空气污染,有关部门加强了汽车尾气的检测。二氧化锡传感器就能用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它的原理是其电阻随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若将二氧化锡传感器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二氧化锡传感器所处空间的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V示数变小,A示数变大 |
B.V示数变大,A示数变小 |
C.V示数变小,A示数变小 |
D.V示数变大,A示数变大 |
19.
近日,网上一条名为“沸腾可乐”的帖子称“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同时服用可致命”。这让平时吃惯了这两种东西的人们着实吓出了一身冷汗。小柯为验证这件事,把2颗曼妥思薄荷糖放入一瓶可乐中,马上出现了喷涌现象,但两者同时食用后,身体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感觉。小柯百思不得其解,最终查阅资料得知此喷涌现象属正常反应,主要是曼妥思薄荷糖表面含有阿拉伯胶,它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却能加快可乐等碳酸饮料分解,使之瞬间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出现喷涌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阿拉伯胶在反应中相当于催化剂 |
B.喷涌而出的二氧化碳是一种氧化物 |
C.喷涌现象发生时,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
D.把曼妥思薄荷糖放入雪碧中不能形成喷涌现象 |
3.填空题- (共7题)
20.
上盘西瓜、白水洋东魁杨梅是我们喜爱的瓜果。
(1)西瓜和杨梅味甜多汁,这些汁液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________中。(填字母)
(2)西瓜和杨梅的种子数目不同,是因为子房内_________的数目不同。
(1)西瓜和杨梅味甜多汁,这些汁液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________中。(填字母)
A.细胞膜 | B.细胞质 | C.细胞核 | D.液泡 |
21.
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高层建筑的楼顶常装有用钢铁做的避雷针,其作用是将雷电引导到地下,这说明钢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填一物理性质);
(2)小王家厨房里的菜刀生锈了,铁生锈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的参与。除锈可以用砂纸打磨,也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用厨房中的_________除锈。
(1)高层建筑的楼顶常装有用钢铁做的避雷针,其作用是将雷电引导到地下,这说明钢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填一物理性质);
(2)小王家厨房里的菜刀生锈了,铁生锈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的参与。除锈可以用砂纸打磨,也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用厨房中的_________除锈。
22.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
(1)硫酸铜所含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生石灰加水过程中会___________(填“放”或“吸”)热。
(2)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若要制取11.2t氧化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
(3)波尔多液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硫酸铜所含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生石灰加水过程中会___________(填“放”或“吸”)热。
(2)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若要制取11.2t氧化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
(3)波尔多液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强环保意识,倡导垃圾分类,已逐渐被大众接受,并成为一种生活。居民常用的锌锰干电池,内含锌,碳,二氧化锰等物质。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废旧锌锰干电池含重金属元素不能随意丢弃,应将其放入图示的_______收集容器。

24.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请阅读有关甲烷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有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在南海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验开采工作。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甲烷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性。
(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和水,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请写出“产甲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在南海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验开采工作。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甲烷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性。
(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和水,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请写出“产甲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我市某些餐厅用只能机器人送餐,送餐机器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1)机器人身上有感应红外线新奇的接收器,以便接受信息,则该接收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2)机器人底盘的轮子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1米2,求机器人水平运送3千克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________(g取10N/kg)
(3)如果该机器人以最大功率在水平地面上以0.4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10秒,求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________
(提示:机器人行进过程中的牵引力F=功率P/速度V,即F=P/V)

功能 | 迎宾、送餐等 |
质量 | 50kg |
移动速度 | 0.2~0.6m/s |
电池容量 | 12Ah |
功率 | 最大功率100W |
工作电压 | 24V |
最大送餐质量 | 15kg |
(1)机器人身上有感应红外线新奇的接收器,以便接受信息,则该接收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2)机器人底盘的轮子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1米2,求机器人水平运送3千克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________(g取10N/kg)
(3)如果该机器人以最大功率在水平地面上以0.4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10秒,求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________
(提示:机器人行进过程中的牵引力F=功率P/速度V,即F=P/V)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