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小晨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她的具体做法是:取 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不计水分的蒸发,请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反应的进行,小晨会发现反应的反应速度再逐渐减慢,原因是_____;
(2)反应得到氧气的质量是_____g;
(3)二氧化锰在反应后的质量是____g;
(4)反应最后容器中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
反应过程 | 反应前 | 反应后 |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 34.3g | 32.7g |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不计水分的蒸发,请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反应的进行,小晨会发现反应的反应速度再逐渐减慢,原因是_____;
(2)反应得到氧气的质量是_____g;
(3)二氧化锰在反应后的质量是____g;
(4)反应最后容器中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
2.
如图装置可用于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

(1)仪器Y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
(3)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Z 的作用不同;
①铁丝燃烧。Z 为水,其作用是_____;
②硫粉燃烧。Z 为NaOH 溶液,其作用是_____;
③蜡烛燃烧。Z 为_____,其作用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4)实验时需要 1.6g 氧气,至少需要加入_____克 5%的过氧化氢溶液。

(1)仪器Y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
(3)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Z 的作用不同;
①铁丝燃烧。Z 为水,其作用是_____;
②硫粉燃烧。Z 为NaOH 溶液,其作用是_____;
③蜡烛燃烧。Z 为_____,其作用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4)实验时需要 1.6g 氧气,至少需要加入_____克 5%的过氧化氢溶液。
3.
随着酸雨带来的危害的扩大和加剧,酸雨问题成了当前世界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燃煤所排放的 SO2。请分析回答:
(1)二氧化硫(SO2)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污染。请补充完成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
_____SO2+_____H2O+_____O2 =_____H2SO4。
(3)工业上可以用石灰乳来吸收二氧化硫并制得石膏,反应方程式为: SO2+Ca(OH)2=CaSO3+H2O,则要吸收 32kg 需要质量分数为 80% 的石灰乳的质量是_________。
(4)除了减少燃烧含有硫的煤等燃料以及使用脱硫煤等措施外,再写出一种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____。
(1)二氧化硫(SO2)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污染。请补充完成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
_____SO2+_____H2O+_____O2 =_____H2SO4。
(3)工业上可以用石灰乳来吸收二氧化硫并制得石膏,反应方程式为: SO2+Ca(OH)2=CaSO3+H2O,则要吸收 32kg 需要质量分数为 80% 的石灰乳的质量是_________。
(4)除了减少燃烧含有硫的煤等燃料以及使用脱硫煤等措施外,再写出一种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____。
4.
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一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窜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________

2.选择题- (共15题)
5.
下列甲、乙两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 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根据图分析,(外界环境中 CO2浓度变化为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曲线中 C 点和 E 点处,植株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处于平衡状态 |
B.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BF 段 |
C.乙图曲线中间 E 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可能是因为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打开,影响了 CO2原料的供应 |
D.能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得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呼吸作用越弱,温度越高,植物光合作用越强 |
6.
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装置中编号 3 模拟肺 |
B.装置中编号 4 模拟横膈膜 |
C.手向下拉 4,外界大气压小于 2 内气压 |
D.手向上顶 4,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
7.
某植物叶片边缘呈黄白色,不含叶绿体。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 48 小时后,切断部分叶脉,将叶片的部分区域的两面用锡箔纸遮蔽,如图所示。光照一段时间后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叶片 a、b、c、d 四个部位的颜色,发现只有 d 显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先将植物在黑暗中放置 48 小时是为了耗光植物叶中原有的有机物 |
B.此实验能证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水、和光照 |
C.对比 d、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
D.此实验不能验证CO2对植物化合作用的影响 |
8.
如图是小晨同学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她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A.都体现了氧气具有氧化性 |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各反应物在空气中也能发生各自同样的反应 |
C.在集气瓶中做这些实验时都要在集气瓶中加些水,其中水起的作用有相同也有不同 |
D.每个反应都有明显的现象 |
9.
小晨利用如图装置进行 CO2性质研究,注射器内装的是足量稀盐酸,硬质玻璃管中有四个棉球,期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关于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把大理石换成易溶于水的碳酸钠粉末则反应速度太快,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
B.若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则反应速率太慢,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
C.通过①②或③④现象的比较,均不能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
D.通过①②或③④现象的比较,均能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
10.
下列图示是小晨同学一些实验操作,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
B.实验室检验 CO2,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气瓶内气体是 CO2 |
C.检验O2是否收集满 |
D.天平能平衡,但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11.
如图所示是小萍同学做的木炭在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她看到木炭点燃后发红光,同时也看到了紫色石蕊试剂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实验可以看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
B.通过实验现象发出红光我们就知道集气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
C.紫色石蕊变红能说明集气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
D.实验结束时,集气瓶总质量保持不变,瓶内气体分子数也保持不变 |
1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可以从这种自然资源中获取多种有用的气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先发现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并且他测出了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1/5 的结论 |
B.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氮气和氧气,工业上制取氧气和氮气时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将它们从空气中逐次分离出来,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
C.氮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78%,氮气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可以用作保护气,氮气不支持燃烧,所以也常用氮气做灭火剂 |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可以用来制作各种用途的电光源,其中氦气还可以用于医疗麻醉 |
13.
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定条件下,3.4g 甲物质和 4.8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4g 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参与反应的甲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 4∶3 |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
C.甲物质与 Mg3N2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 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2 |
14.
22 岁的中国在读博士生曹原被评为 2018 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并名列首位,因为他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为了超导材料的研究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多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不可以转变成金刚石,因为它们组成的元素种类相同 |
B.超导材料适合用来做家庭电路中输电导线 |
C.石墨烯属于单质,但不具可燃性 |
D.石墨烯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
15.
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脱水可以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比如磷酸 H3PO4可以形成H4P2O7、H5P3O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脱水后形成的是()
A.H4S3O10 | B.H2S3O10 | C.H2S2O7 | D.H2S4O13 |
16.
在化学反应 2A+B2======2AB 中,A 与 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 12 克 A 和 10克 B2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2和 A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2∶5 |
B.生成的 AB 的质量为 22g |
C.该反应一定是个吸热反应 |
D.该反应不可能是 2Zn+O2======2ZnO |
17.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0 | 16 | 0 | 0 |
反应中质量(g) | 8.6 | m2 | m3 | 1.6 |
反应后质量(g) | m4 | m1 | 15.2 | 6.4 |
A.m1的值一定是 0,反应后甲一定有剩余 | B.m2的值是 4 |
C.该反应不可能是氧化反应 | D.m4+m1﹥m2+m3 |
18.
如图所示,小晨同学将一条形磁体放在小车上,并靠近固定好的螺线管。开关闭合,电流表指针偏转,但小车仍保持静止。现她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一定会运动起来 |
B.条形磁铁左端一定为N 极 |
C.a 处的磁场方向是向左,b 处的磁场方向是向右 |
D.若将通电螺线管中铁芯移出,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
19.
“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 2~3 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
3.填空题- (共8题)
20.
小晨同学将一盆绿色植株密闭在锥形瓶内,如图甲所示。她将该装置放在太阳光照充足的地方,用氧气传感器探测并记录了从 0 时到 24 时锥形瓶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假设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点是_____。(填图中 A、B、C、D、E、F 序号)
(2)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间点是_____。(填图中 A、B、C、D、E、F 序号)
(3)该植物 24 小时增加的有机物的量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零。

(1)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点是_____。(填图中 A、B、C、D、E、F 序号)
(2)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间点是_____。(填图中 A、B、C、D、E、F 序号)
(3)该植物 24 小时增加的有机物的量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零。
21.
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实验室制取 O2装置最简单、最安全,操作起来最容易的途径是_____;
(2)A、B、E 途径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刚把集气瓶收集满时,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1)实验室制取 O2装置最简单、最安全,操作起来最容易的途径是_____;
(2)A、B、E 途径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刚把集气瓶收集满时,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22.
德国科学家埃特尔对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催化下的氧化反应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实现了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的清洁排放。
(1)202 Pt 和198 Pt 是铂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则这两种原子的中子个数相差______________个。
(2)下图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金属铂表面催化下反应的微粒变化过程,则其先后顺序为_____。(用图中的序号排列)
(1)202 Pt 和198 Pt 是铂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则这两种原子的中子个数相差______________个。
(2)下图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金属铂表面催化下反应的微粒变化过程,则其先后顺序为_____。(用图中的序号排列)

23.
某金属元素 R,它在所有化合态的化合价就只有一种,它与硝酸根离子结合的物质R(NO3)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它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R 的化合价为_____。用题中给的字母和有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结合表示)
24.
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_____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_____(选填序号),该核聚变是_____化学变化(选填“是” 或“不是”)。

25.
现在医学上使用的心肺机的功能之一是用“电动泵”替代心脏,推动血液循环。其原理如图所示,将线圈 ab 缠绕并固定在活塞一端,利用它通电时与固定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带动电动泵中的活塞,抽送血液。图中阀门 S1只能向外自由开启,反向则封闭管路;阀门 S2只能向内自由开启,反向则封闭管路。当线圈中的电流从a 流向b 时,线圈的右端为_____极,此时活塞将向_____运动,阀门_____(选填“S1”或“S2”)打开。

26.
如图是某可调温的电热器的电路示意图。

(1)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的电压为_____伏。
(2)小晨同学想在电路中加一个“倾倒开关”,使电热器被碰倒时能自动断开电路,以免引起火灾。该开关应该安装在示意图中 A、B、C、D、E 中的_____点处。

(1)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的电压为_____伏。
(2)小晨同学想在电路中加一个“倾倒开关”,使电热器被碰倒时能自动断开电路,以免引起火灾。该开关应该安装在示意图中 A、B、C、D、E 中的_____点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