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________(气体)。
(2)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上述(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___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________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4)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________作用,释放出________(气体)。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________(气体)。
(2)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上述(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___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________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4)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________作用,释放出________(气体)。
2.选择题- (共20题)
3.
如图是大豆生长发育时期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豆根瘤中有根瘤菌,种植中往往不需施氮肥 | B.③是由②中的子房发育而来 |
C.绿叶制造的有机物经筛管运送到植株各处 | D.图中①②③在结构层次上都属于器官 |
4.
如图,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 B.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
C.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 | D.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
5.
为了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某同学选取了三枝粗细相近的枝条,一枝去掉叶片,一枝保留少数叶片,一枝保留多数叶片,分别插入三个锥形瓶内,尽量接近瓶底.枝条露出瓶外的部分用塑料袋罩住,袋口扎紧,三个锥形瓶内水的液面高度一样,液面上加适量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发,将它们放到有阳光充足、通风透气的地方,大约三个小时后,三个锥形瓶中的液面高度最高的是


A.1 | B.2 | C.3 | D.2和3 |
6.
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
7.
“爱护树木,人人有责”,“人怕伤心,树怕伤皮”。有的人爱在树干上乱划乱刻而导致树木死亡,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切断了树皮中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导管 |
B.切断了木质部中水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筛管 |
C.切断了韧皮部中有机物向下运输的筛管 |
D.切断了木质部中有机物向上运输的导管 |
8.
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 | B.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 |
C.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 | D.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 |
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一般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构成 |
B.植物根尖的结构从尖端向上依次包括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 |
C.植物枝芽由位于顶端的分生组织、幼叶、芽轴和芽原基等部分构成 |
D.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
11.
据报道,科学家们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了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冠 |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
C.“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
13.
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 )


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 | 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
C.“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 | 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 |
16.
为验证植物茎的输导作用,应选用带叶的枝条,这是因为( )
A.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水分、无机盐 |
B.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
C.叶片呼吸作用放出的能量是茎吸收和运输水分、无机盐的动力 |
D.茎细胞生活所需的有机物是叶片供给的 |
17.
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种做法的道理在于
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 | 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 |
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 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 |
18.
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是()


A.1、5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和动物中的上皮组织一样具有保护功能 |
B.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
C.3叶脉为疏导组织,里面既含有导管运输有机物,也含有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
D.2、4叶肉为营养组织,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21.
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如图所示,分析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A.植物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
B.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
C.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 |
D.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 |
3.填空题- (共6题)
23.
几乎快空心的柳树,树叶依旧繁茂,为了揭开树木不怕空心的原因?
第一步:查资料:植物体内有两种运输线,植物生活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就靠这两种运输线来输送,一种是木质部里的运输线,另一种是韧皮部里面的运输线.它们分别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等。
第二步:欲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哪种运输线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剪取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柳树(或月季)枝条,将柳树枝条基部纵剖,如图,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左)或只有韧皮部(右),分别插入两只烧杯的溶液中,烧杯中盛有红色土壤浸出液(红色物质对柳枝无害).

(1)位于左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生活正常.位于右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A点以下)红色不明显,且出现萎蔫现象,说明 ________。
(2)假如柳树主茎基部的树皮被剥去,柳树就会死亡,原因是柳树的________得不到有机物,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树木不怕空心是因为靠近树皮的木质部仍具有输导作用.
(3)一般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用压条的方法繁殖,压条是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去下部半圈,埋进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部露出地面.这样做使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部分切断,割皮处积累大量养料,促进细胞的________和生长加快,使埋入土壤中的枝条长出不定根。
第一步:查资料:植物体内有两种运输线,植物生活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就靠这两种运输线来输送,一种是木质部里的运输线,另一种是韧皮部里面的运输线.它们分别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等。
第二步:欲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哪种运输线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剪取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柳树(或月季)枝条,将柳树枝条基部纵剖,如图,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左)或只有韧皮部(右),分别插入两只烧杯的溶液中,烧杯中盛有红色土壤浸出液(红色物质对柳枝无害).

(1)位于左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生活正常.位于右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A点以下)红色不明显,且出现萎蔫现象,说明 ________。
(2)假如柳树主茎基部的树皮被剥去,柳树就会死亡,原因是柳树的________得不到有机物,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树木不怕空心是因为靠近树皮的木质部仍具有输导作用.
(3)一般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用压条的方法繁殖,压条是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去下部半圈,埋进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部露出地面.这样做使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部分切断,割皮处积累大量养料,促进细胞的________和生长加快,使埋入土壤中的枝条长出不定根。
24.
(绍兴-21)图甲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油菜(如图乙)三个部位的切片的一部分。

(1)①取自于图乙中的_ _(选填序号)。
(2)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 。

(1)①取自于图乙中的_ _(选填序号)。
(2)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 。
25.
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________(“上”或“下”)方.

26.
如图是细胞吸水、失水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久旱逢雨时的大树,枝叶会逐渐舒展硬挺,青翠欲滴.此时的植物细胞所处状态,符合图________.
(2)用凉拌黄瓜时,会逐渐渗出大量水分.此时的黄瓜果肉细胞所处状态,符合图________.
(3)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是: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________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反之,细胞就失水.

(1)久旱逢雨时的大树,枝叶会逐渐舒展硬挺,青翠欲滴.此时的植物细胞所处状态,符合图________.
(2)用凉拌黄瓜时,会逐渐渗出大量水分.此时的黄瓜果肉细胞所处状态,符合图________.
(3)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是: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________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反之,细胞就失水.
27.
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的环境中为佳。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 | B.高温潮湿 | C.低温干燥 | D.低温潮湿 |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28.
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