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填字母);
(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t含Fe2O3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的多少?________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填字母);
A. 铂金饰品 | B. 铁锅 | C. 铝导线 |
(3)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t含Fe2O3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的多少?________
2.
某同学对生铁的组成进行研究.称取生铁样品40g,把500g稀硫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生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硫酸反应)
(1)第4次剩余固体的质量m= g.
(2)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序号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第1次 | 100 | 28.8 |
第2次 | 100 | 17.6 |
第3次 | 100 | 6.4 |
第4次 | 100 | m |
第5次 | 100 | 1.2 |
(1)第4次剩余固体的质量m= g.
(2)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
镁是一种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空气中易发生缓慢氧化,表面呈灰黑色.
(1)要观察金属镁的颜色,需将镁条如何处理________;
(2)若30g镁条存放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34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为________ g(假设镁只与氧气反应)。若将上述氧化前和氧化后的镁条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MgSO4的质量关系是前者________后者(填“>”、“=”或“<”);
(3)将2.4g未氧化的镁加入到97.8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假设反应过程中水分未损失)。
(1)要观察金属镁的颜色,需将镁条如何处理________;
(2)若30g镁条存放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34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为________ g(假设镁只与氧气反应)。若将上述氧化前和氧化后的镁条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MgSO4的质量关系是前者________后者(填“>”、“=”或“<”);
(3)将2.4g未氧化的镁加入到97.8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假设反应过程中水分未损失)。
2.选择题- (共13题)
5.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原来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通过调节流量阀,最终排出的溶液呈中性(见图)。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处理以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假设两种碱溶液的密度相同),在废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碱的流量阀应作的调节为( )


A.保持不变 | B.加大流量 | C.减小流量 | D.无法确定 |
6.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⑤若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⑤若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8.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
C.向HCl和MgCl2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
D.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

9.
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某同学处理废液时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中上层清液40mL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点溶液的pH=7 |
B.图中纵坐标(y)表示生成CO2的质量 |
C.反应进行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
D.OA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2NaCl+CaCO3↓ |
10.
如图,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入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右试管中溶液为黄色 | B.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
C.U型管中液面左升右降 | D.U型管中液面仍相平 |
11.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或结论 |
A |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 | 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B | 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 | 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
C |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D | CaCl2固体中除去CaCO3杂质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A.A ![]() | B.B ![]() |
C.C ![]() | D.D |
12.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 |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 |
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 |
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 |
14.
如图所示是蹦床运动员表演的情景。运动员从最低点到达 最高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
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
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
D.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
15.
已知电磁铁的磁性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强。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弹簧秤下挂着一块铁。现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可发现弹簧秤的示数( )


A.逐渐变小,最后趋于稳定 | B.一直保持不变 |
C.先变小,后变大,最后趋于稳定 | D.先变大,后变小,最后趋于稳定 |
16.
有一种压电塑料薄膜,在压力作用下表面会产生电压。若将它用在微型扬声器或话筒上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发声振动,或将发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另外,当它受热时还会产电流,可用来制作火警预警装置。以上信息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转化过程是()
A.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C.内能转化为电能![]() | D.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
3.填空题- (共11题)
17.
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标准状况下,甲烷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难溶于水。
(1)A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所需的仪器是___(选填下列装置图编号)。
(1)A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所需的仪器是___(选填下列装置图编号)。

18.
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其中甲同学推测不足的理由是________.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其中甲同学推测不足的理由是________.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
19.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操作方案,结合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中含有________;
(2)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
(4)理论上所得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________(填“>”“<”或“=”)原废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

(1)固体A中含有________;
(2)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
(4)理论上所得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________(填“>”“<”或“=”)原废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
20.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

(1)0a段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2)b点溶液中溶质有____种;
(3)c点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4)x值是多少?____ (写出计算过程)

(1)0a段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2)b点溶液中溶质有____种;
(3)c点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4)x值是多少?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1.
某电镀厂在对金属镀件表面除锈、除污过程中,使用了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该厂经处理后排放的废水含有H+、OH-、Na+、Fe3+、Cu2+、CO32-、Cl-中的几种离子,某中学生环保志愿者小组对该废水中部分成分进行检测,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综合分析:
(1)你推测该废水中除H2O外,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2)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_;
(3)为了确定可能的物质是否有,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实验步骤及现象 |
取废水样品观察,呈无色 |
测所取废水样品的pH,pH=13 |
向废水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
根据以上信息综合分析:
(1)你推测该废水中除H2O外,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2)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_;
(3)为了确定可能的物质是否有,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22.
2011年3月10日,某市化工企业发生了氢氟酸泄漏事件,经过现场处理,泄漏得到了控制。氢氟酸是氟化氢(HF)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且有剧毒性和腐蚀性,当氢氟酸少量泄漏时,可用砂土和干燥熟石灰的混合物处理。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氢氟酸的pH 7(选填“>”、“=”或“<”);
(2)剧毒性和腐蚀性属于氢氟酸的 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3)写出氢氟酸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氢氟酸的pH 7(选填“>”、“=”或“<”);
(2)剧毒性和腐蚀性属于氢氟酸的 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3)写出氢氟酸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
运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某种仅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的纯碱样品23.4g全部溶解在350.0g水中,再加入氯化钡溶液166.0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出沉淀并干燥后,称得沉淀的质量为39.4g。
(1)求23.4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_
(2)求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1)求23.4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_
(2)求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4.
食品安全、生活用品的安全使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近日曝光某些养猪场采用毒物“瘦肉精”饲养生猪,快速增加其瘦肉量。最常见的“瘦肉精”,其化学式为C12H19Cl3N2O,其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正常猪肉的酸碱性大多为中性或弱碱性,而含有该瘦肉精的猪肉会呈酸性,若在含瘦肉精的肉汁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会变为________色。
25.
2015年在苏州举行的第53届世乒赛中首次使用了“40+”新球,新球与“40”旧球如图甲所示。小科想比较两种球的弹性大小,做了如下实验:将两球从相同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比较两球落到同一桌面上弹起的高度得出弹性的大小,发现很难比较两球弹起的高度,继续观察,两球在桌面上反复弹跳,发现新球停止弹跳时,旧球还在弹跳,如图乙所示。多次实验结果相同,说明旧球的弹性比新球好。

(1)乒乓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
(2)该实验体现了转换的思想,将比较球的弹性分别转换为比较弹起的高度和_______。

(1)乒乓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
(2)该实验体现了转换的思想,将比较球的弹性分别转换为比较弹起的高度和_______。
26.
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选用小车、斜面、木板、钩码、木块等器材进行如下的实验探究:

(1)实验中,通过比较小车推动木块距离的远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这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法(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为了研究汽车超速问题,实验中应选择________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
(3)为了研究汽车超载问题,实验中应选择乙、丙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1)实验中,通过比较小车推动木块距离的远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这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法(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为了研究汽车超速问题,实验中应选择________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
(3)为了研究汽车超载问题,实验中应选择乙、丙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