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突破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6708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3

1.简答题(共1题)

1.
实验室有一瓶做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Wg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回答: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g,与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________。
(2)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精确到0.1%)   
(3)在往烧杯内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则正确的有_____(可多选)。
A     B  
C     D

2.选择题(共14题)

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取锌粒​C.稀释浓硫酸​D.蒸发​
3.
某碳酸钠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了确定杂质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步:取50g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第二步:再向第一步得到的无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第一步实验可知,原样品中一定没有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钙
B.BC段减少的沉淀是碳酸钙和碳酸钡
C.杂质一定含有硫酸钠、氯化钠
D.第二步实验结束后,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共有三种
4.
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
A.KCl溶液B.K2CO3溶液C.稀盐酸D.NaNO3溶液
5.
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
将气体点燃
B
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
C
除去NaCl中的Na2CO3
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D
比较铁和铜的活动顺序
将其分别加入ZnSO4溶液
 
A.AB.BC.CD.D
6.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的《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词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性质是()
A.硬度大B.不能导电C.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低
7.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
Y
Z

CO2
Ca(OH)2溶液
H2O

H2
Cl2
CuO

Ba(NO3)2溶液
稀硫酸
Na2CO3溶液

Fe2O3
CO
稀硫酸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
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9.
小科为研究“碱与盐反应”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每支试管盛有3毫升溶液,分别向试管中只滴加3滴溶液。除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外,其余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和乙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B.乙组和丙组实验均能观察到蓝色沉淀
C.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多
D.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
10.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未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
(2)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依据上述实验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可能含有氯化铜
B.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
C.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铜;氯化钾
D.一定含有碳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
11.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 H2SO4 HCl KClB.AgNO3 NaCl BaCl2 KNO3
C.Na2SO4 BaCl2 NaNO3 HClD.NaOH Fe2(SO43 HCl KCl
12.
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许多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A.它们都是溶液B.它们都含有酸根离子C.它们都含有氢元素D.它们都电离出了氢离子
13.
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A.滴水成冰B.木已成舟C.百炼成钢D.大浪淘沙
14.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D.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15.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B.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间隙
C.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D.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

3.填空题(共8题)

16.
往200克含有稀硝酸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试分析计算:

(1)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c→d段溶液的pH大于7的原因是_____。
17.
金属材料是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离不开的材料之一,人类每年要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的金属材料资源.根据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回答:
(1)铝制品在空气中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什么?________
(2)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铁锈,请写出用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在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哪些物质?________
18.
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类型,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填字母)
a纸张燃烧   b浓盐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减小 c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e浓硫酸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f浓硫酸涂在纸上,纸张变黑 g钢铁生锈 h碳酸钠晶体放在空气中变成碳酸钠粉末
19.
海洋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_____。
(2)在实验室中完成粗盐的提纯实验,老师提供了烧杯、酒精灯和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
(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用序号表示,不重复操作)。
20.
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___。
21.
在下表A、B、C三组选项中,有一组物质能够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选项



A
Na2CO3
CO2
CaCO3
B
NaOH
NaCl
NaNO3
C
CuO
CuSO4
Cu(OH)2
 
(1)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_____(填序号).
(2)写出由乙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写出甲物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
(3)由甲生成丙的反应现象是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2.
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1)表示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_____(填序号)。
①HNO3   ②CuSO4   ③CaCl2
23.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若X溶液只含一种溶质,根据实验可以确定 X溶液的溶质是  
(2)原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