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1-2节测试科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2668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4

1.单选题(共1题)

1.
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

2.选择题(共18题)

2.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A.B.
C.D.
3.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
A.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B.升高铁丝的温度
C.增加可燃物
D.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
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为氯酸钾。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5.
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必需的仪器是( )
A.烧杯B.蒸发皿
C.石棉网D.试管
6.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7.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氯酸钾加热制氧气
B.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C.过氧化氢制氧气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8.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成物都是气体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需要点燃
D.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
9.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B.空气是纯净物
C.空气是混合物
D.空气成份,按质量计算,氮气为21%
10.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压强为101kPa,氧气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
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D.氧气极易溶于水
11.
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2.
2015年6月1日晚,载有456人的“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中游遇龙卷风翻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全力抢救,从翻沉客船中成功搜救出幸存者。说明沉船内残存空气中的氧气,具有的用途是()
A.作还原剂B.作保护气C.供给呼吸D.支持燃烧
1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离液态空气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氢气
14.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X
化合反应
纯净物
单质
化学反应
Y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合物
分解反应
 
A.①B.②C.③D.④
15.
下列灭火方法与灭火原理不相符的是()
A.实验室用灯帽盖灭,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
B.用水灭火,利用了降低可燃物温度的原理
C.用嘴吹灭蜡烛,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
D.在森林火源外一定距离处清除树木,利用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
16.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7.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8.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19.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利用白磷、铜片、热水和冷水不能达到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实验是()
A.
B.
C.
D.

3.填空题(共6题)

20.
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
氨气
甲烷
氯化氢
氧气
密度/g•L-1
1.293
0.77l
0.717
1.629
1.43
溶解性
--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难溶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气体氨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填“大”或“小”);
(3)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21.
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     
(2)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3)小翔选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验满氧气的方法是    
2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空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气体是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它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    
(2)炼钢、气割、气焊等都要用到氧气,这主要是利用氧气的    性质;医疗急救时,需要用到    ;工业生产时通过  方法获得大量氧气。
(3)下列变化中,氧气不作为反应物的是 (填序号)。
A.天然气燃烧
B.缓慢氧化
C.光合作用
D.钢铁生锈
 
23.
如图所示,很多物质分解可以产生氧气。

(1)实验室常用①、②、③三个原理制取氧气。原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选填①、②、③,下同),需要加热条件的是原理    ,反应装置直接输出的气体中会混有水蒸气的是    
(2)通过途径④获得氧气的反应条件为   ,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会有  生成,消耗一定体积的水时,氧气与该气体的体积比为  
24.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有_____,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有_____。
A.镁十氧气氧化镁
B.硫+氧气二氧化硫
C.蜡烛+氧气二氧化碳十水
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十氧气
25.
2015年5月30日,玉林市消防战士杨科璋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    
(2)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3)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