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题)
2.选择题- (共18题)
3.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
A.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
B.升高铁丝的温度 |
C.增加可燃物 |
D.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6.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
10.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
B.在压强为101kPa,氧气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 |
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
D.氧气极易溶于水 |
11.
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雾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2.
2015年6月1日晚,载有456人的“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中游遇龙卷风翻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全力抢救,从翻沉客船中成功搜救出幸存者。说明沉船内残存空气中的氧气,具有的用途是()
A.作还原剂 | B.作保护气 | C.供给呼吸 | D.支持燃烧 |
15.
下列灭火方法与灭火原理不相符的是()
A.实验室用灯帽盖灭,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 |
B.用水灭火,利用了降低可燃物温度的原理 |
C.用嘴吹灭蜡烛,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 |
D.在森林火源外一定距离处清除树木,利用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 |
16.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17.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填空题- (共6题)
20.
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气体氨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填“大”或“小”);
(3)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 空气 | 氨气 | 甲烷 | 氯化氢 | 氧气 |
密度/g•L-1 | 1.293 | 0.77l | 0.717 | 1.629 | 1.43 |
溶解性 | -- | 极易溶 | 难溶 | 极易溶 | 难溶 |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气体氨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填“大”或“小”);
(3)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21.
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 ;
(2)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3)小翔选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验满氧气的方法是 。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 ;
(2)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3)小翔选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验满氧气的方法是 。
2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空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气体是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它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 。
(2)炼钢、气割、气焊等都要用到氧气,这主要是利用氧气的 性质;医疗急救时,需要用到 ;工业生产时通过 方法获得大量氧气。
(3)下列变化中,氧气不作为反应物的是 (填序号)。
(1)空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气体是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它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 。
(2)炼钢、气割、气焊等都要用到氧气,这主要是利用氧气的 性质;医疗急救时,需要用到 ;工业生产时通过 方法获得大量氧气。
(3)下列变化中,氧气不作为反应物的是 (填序号)。
|
23.
如图所示,很多物质分解可以产生氧气。

(1)实验室常用①、②、③三个原理制取氧气。原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选填①、②、③,下同),需要加热条件的是原理 ,反应装置直接输出的气体中会混有水蒸气的是 。
(2)通过途径④获得氧气的反应条件为 ,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会有 生成,消耗一定体积的水时,氧气与该气体的体积比为 。

(1)实验室常用①、②、③三个原理制取氧气。原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选填①、②、③,下同),需要加热条件的是原理 ,反应装置直接输出的气体中会混有水蒸气的是 。
(2)通过途径④获得氧气的反应条件为 ,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会有 生成,消耗一定体积的水时,氧气与该气体的体积比为 。
24.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有_____,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有_____。
A.镁十氧气![]() |
B.硫+氧气![]() |
C.蜡烛+氧气![]() |
D.高锰酸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