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6614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3

1.简答题(共2题)

1.
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_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______ 
(3)表中a的值为______。
(4)求表中m的值。______
2.
扑克是生活中用来休闲的娱乐项目之一,聪明的小华发明了一种扑克新玩法-“化学扑克”。“化学扑克”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如图)。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___
(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他们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____。

2.选择题(共15题)

3.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意义的是(  )
A.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4.
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
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6.
某同学欲检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用了以下的方法判断:①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没有变质;②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没有变质;③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变质。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
7.
如图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豆腐发酵制臭豆腐B.黄豆酿酱油
C.粮食酿酒D.水果榨果汁
8.
某固体由 Ba2+、Cu2+Na+Cl-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
③在无色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推断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A.Na+、B.Na+、、Cl
C.Ba2+、ClD.Cu2+、Ba2+
9.
现有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稀硫酸B.纯碱溶液C.食盐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10.
课外实践小组测定了以下食物的pH,酸性最强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8~8.0
 
A.牛奶B.葡萄汁C.苹果汁D.鸡蛋清
11.
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HNO3和Mg( NO3)2的混合溶液
KOH溶液

Ag—Zn合金
稀H2SO4

久置空气中的铝片
稀盐酸

含有Na2CO3的NaOH溶液
稀HNO3

HCl和H2SO4的混合酸
Ba(NO3)2溶液
 
A.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⑤
12.
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溶液,需要100克8%的KOH溶液,若改用100克8%的NaOH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为(  )
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无法确定
13.
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是La2O3 , 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LaCl3和La(NO33都可溶于水。由此判断下列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
A.La2O3+HClB.La(OH)3+HClC.NaCl+La(OH)3D.La+HCl
1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干燥氨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氢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碳
 
A.AB.BC.CD.D
15.
微型实验具有节约成本、现象明显等特点。如图是微型实验装置——井穴板,向其中 4个井穴分别滴加盐酸、醋酸、硫酸铝和氯化铵四种溶液各 3 滴,再各加 1 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四种溶液均变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溶液都显酸性B.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C.上述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使溶液变色D.上述溶液如果滴加酚酞试剂也变红色
16.
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能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酸溶液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只要存在氢离子的溶液就一定是酸溶液
B.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所以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乙烯(C2H4)和甲烷是有机物,都含有C、H元素,所以含C、H元素的化合物部是有机物
17.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氢氧化钠要密闭保存B.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吸收热量
C.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一些气体的干燥剂D.氢氧化钠的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3.填空题(共5题)

18.
在一烧杯中盛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______(填“PA”或“AB”)段。
(2)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______
(3)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
(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9.
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b.烧碱、c.熟石灰、d.食盐、e.纯碱,请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不得重复):
(1)用来清除铁锈的物质______;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
(3)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______。
20.
稀盐酸是实验室中一种重要的试剂,用途广泛。

(1)小叶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某种固体与之反应。反应前后烧杯内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______(写序号)。
A.铁B.铝C.氧化铜D.氢氧化镁
(2)在稀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______(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②制造药物氯化锌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④实验室制取CO2
21.
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的现象是:___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2.
(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该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性。
(2)如图,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紫色石蕊试液,然后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浓盐酸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______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