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酸碱盐集训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660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简答题(共7题)

1.
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中振荡三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A瓶与_____(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____色,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a、b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
3.
某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Cl-、CO32-、SO42-、Na+、Mg2+、Fe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为确定废液中存在的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③再取少量废液,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请分析实验后回答:
(1)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__。
(2)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
5.
有一包质量为10克的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10克白色粉末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后并过滤,获得5.33克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
②在获得的5.33克白色固体中滴加稀盐酸如图甲所示,固体逐渐减少并产生无色气体, 固体质量变化与滴加稀盐酸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③向①获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质量与滴加氯化钡溶液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原10克白色粉末固体中一定不存在________;
(2)求出步骤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质量及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______
(3)判断原10克白色粉末固体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及质量_____。
6.
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40g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7.
如图为某同学对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请你帮他梳理下列知识。

(1)若盐为BaCl2溶液,则反应现象为_____。
(2)若M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请你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此外M还可以为_____(填写物质类别)。
(3)若金属为Fe和Zn,将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放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量稀硫酸中,_____(填Fe或Zn)与硫酸反应最终得到的溶液质量更大。

2.选择题(共15题)

8.
在开展土壤pH调查时,常采用取样调查,即从总体中按一定间隔取样的调查方法。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以下图示(“O”代表取样点)中取样方法最合理的是(   )
A.B.
C.D.
9.
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硫
10.
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   )
A.熟石灰B.硫酸铜C.稀盐酸D.氯化钠
11.
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12.
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弱
B.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强
C.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
D.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13.
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B.MgCl2溶液C.Ba(OH)2溶液D.酚酞溶液
14.
下列关于稀硫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15.
某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取该固体适量加入水,得到浑浊液体,过滤;实验二:取实验一所得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白色粉末中不含氯化钡
B.该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
C.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氯化钠
D.实验二中氯化钡改成氢氧化钡对实验无影响
16.
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操作
A
CaO
CaCO3
加入过量的水,过滤
B
盐酸
硫酸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
NaNO3溶液
NaCl溶液
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D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粉末,过滤
 
A.AB.BC.CD.D
17.
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18.
如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电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
A.B.C.D.
19.
往含有少量HCl的Mg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最终得到BaSO4和Mg(OH)2两种沉淀,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图像为(    )
A.B.
C.D.
20.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以下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的是(  )
A.氧气B.氢气C.二氧化碳D.氨气
21.
某同学欲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取a 克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mL气体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1
C.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克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
22.
关系图中“—”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放出热量
B.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
C.反应③可得 NaOH
D.不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 H2SO4

3.填空题(共4题)

23.
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蒸馒头时,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加入小苏打,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4.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1)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
(3) 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7.4kg氢氧化钙能中和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硫酸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
25.
为了探究 NaOH 的化学性质,小明将饱和 CuSO4溶液逐滴滴加到过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发现在滴入1~6滴CuSO4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继续滴加3滴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但沉淀很快变黑。小明认为,CuSO4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但实验中为何出现了异常现象。 于是小明查找资料:Cu(OH)2在室温下稳定,在70℃~80℃时可分解生成CuO。小明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将少许氢氧化铜粉末加入到5ml
蒸馏水中,充分振荡
沉淀不消失


1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2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3号试管蓝色固体减少
4号试管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呈亮蓝色
 
(1)根据小明的实验设计来分析,实验①基于的假设是少许 Cu(OH)2可溶于足量水中,但实验现象不支持假设;而实验②基于的假设是______,且实验现象支持假设。
(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CuSO4溶液与饱和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CuSO4溶液与 NaOH 溶液得到稳定的 Cu(OH)2蓝色沉淀,你对实验改进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为了证明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1)小明质疑如图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2)为弥补如图实验不足,还可设计另一个实验,请简述实验过程____________。
(3)实验后,向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观察到_____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7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