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分类汇编(八年级下册)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25799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0

1.简答题(共4题)

1.
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
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
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________。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________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   
A. 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 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 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 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2.
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

(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__________装置。
(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
3.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处理汽车排放的某种有毒气体的微观模型。请回答:

(1)用模型表示方框中的微粒__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
4.
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_____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_____。(选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髓”)
(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_____

2.选择题(共19题)

5.
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6.
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箱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去掉铝箱,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 

选项
遮光部位
未遮光部位
A
不变蓝
不变蓝
B
不变蓝
变蓝
C
变蓝
不变蓝
D
变蓝
变蓝
 
A.A B.B C.C D.D
7.
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
A.氢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
8.
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O”、“●”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
9.
空气的组成成分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10.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11.
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12.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
B.一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13.
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A.101  B.157  C.258  D.359
14.
高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4)是烟花中常用的氧化剂,可增加烟花的亮度。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7B.-1C.+5D.+7
15.
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宣布今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16.
能写红黑双色的磁画板截面如图所示,按下写字笔黑色按钮写出黑色的字,按下红色按钮写出红色的字,刷子左右移动则字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刷子可以用铁制作B.写黑字时笔尖为S极
C.写红字时笔尖为N极D.写字的原理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17.
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O5N4Mg,推测叶绿素中的()
A.镁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
B.氮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C.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D.氢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
18.
如图是小敏设计的汽车尾气中CO排放量的检测电路。当CO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电铃发声报警。图中气敏电阻R,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铃应接在AC之间
B.当CO浓度升高,电磁铁磁性减弱
C.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报警时CO最小浓度比设定值高
D.为使该检测电路在CO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R2控制电路的滑片向下移
19.
小明在科学拓展课上制作了一个简易喇叭(原理如图)。接通信号源后,电流的方向不断改变,导致线圈的磁极不断变化,通过吸引或排斥磁铁,带动纸盆振动。为改变纸盆振动幅度以调节喇叭响度,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改变磁铁的磁极B.改变电流的大小
C.改变磁铁磁性强弱D.改变线圈的匝数
20.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较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它采用强静磁场和变化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若携带金属物做磁共振成像,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而灼伤病人,重则危及生命。上述说明中,没有涉及的知识是(  ) 
A.铁在磁场里会被磁化B.磁能生电C.电流的热效应D.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21.
如图所示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工师傅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检测:①闭合S1,灯L1亮;②断开S1,闭合S2,灯L2不亮;③再用测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点氖管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是(   )
A.灯L短路
B.灯L2所在支路开路
C.cd两点间开路
D.c点左侧的零线开路
22.
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电磁铁置于条形磁铁附近并正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前,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没有力的作用
B.闭合开关后,条形磁铁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C.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时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的作用力增大
D.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过程中,若条形磁铁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23.
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3.填空题(共8题)

24.
某同学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 

(1)用如图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劲捂住试管却仍观察不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若此装置气密性良好,为顺利完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提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   
(2)清洗试管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溅落在衣服上,留下了黑点,用彩漂液(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清洗,黑点处迅速产生气泡,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__ 。
25.
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作物。 

(1)如图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间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信息作出解释。_______   
(2)农民常常通过施农家肥来提高甘蔗产量,请写出该方法蕴含的科学原理。_______
26.
在学校组织的科学实验考查中,小明抽到的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1)他看到实验桌上有上图所示的器材,要完成本实验,除选取①②③④⑤器材外,还需_____(填序号)。
(2)小明组装装置后,开始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结東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的现象,他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过碳酸钠会与水反应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1)过碳酸钠中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
(2)Na2CO3与Na2CO4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盐,但Na2CO3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
28.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选填字母)
(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________。
(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9.
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____,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____的性质。
30.
普通火柴的火柴头中含有可燃物、摩擦剂及氯酸鉀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提供助燃剂)。火柴头在火柴皮上摩擦产生的热使可燃物燃烧放热,让氧酸钾快速分解产生助燃剂,使火柴头剧烈燃烧从而引燃火柴梗。

(1)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它们各自的__________。
(2)写出快速产生助燃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A. 相对原子质量B. 质子数C. 中子数
(2)第3号元素属于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