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
4.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勖(xù)勉棘手(jí)骁(xiāo)勇拾(shí)级而上 |
B.祓(bá)除咋(zé)舌禅(chán)让惴(zhuì)惴不安 |
C.书箧(qiè)粗犷(guǎng)庇(bì)护博闻强识(zhì) |
D.采撷(jié)脂(zhǐ)肪梵文(fán)拈(niān)轻怕重 |
6.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歌形式属于古体乐府诗。 |
B.《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
C.《雨霖铃》的上阕写一对恋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离情,用想象的手法写出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叙白描、情景交融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 |
D.李煜的《虞美人》最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形象生动,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
2.句子默写- (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4分)
(1) ,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蜀道难》)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登高》)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琵琶行》)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滕王阁序》
(5)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1) ,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蜀道难》)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登高》)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琵琶行》)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滕王阁序》
(5)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3.诗歌鉴赏- (共1题)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6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小题1】李清照,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生中写愁的诗句无数,请在本词外再拈来一句 。(3分)
【小题2】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作者的凄惨心情?在词作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小题1】李清照,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生中写愁的诗句无数,请在本词外再拈来一句 。(3分)
【小题2】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作者的凄惨心情?在词作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霏云敛敛:消散 |
B.丰草绿缛而争茂绿缛:碧绿繁茂 |
C.物过盛而当杀杀:衰败 |
D.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中:内心 |
A.盖夫秋之为状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B.草拂之而色变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C.忧其智之所不能所守或匪亲 |
D.常以肃杀而为心初淅沥以萧飒 |
A.文章在文体上属文赋,既有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 |
B.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 |
C.文章对秋状的描绘,是为了反衬秋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
D.作者采用了排比、对偶、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万物的摧残。 |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11.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间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种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种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小题1】 鉴赏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2】作者举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2分)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间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种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种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小题1】 鉴赏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2】作者举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2分)
12.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请具体说明上面文段的写作思路?(3分)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请具体说明上面文段的写作思路?(3分)
6.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