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9题)
A.爆竹炸响之后留下来的烟霭(ǎi)笼罩了天空,四处飘零五载有余的我在蒙胧中蹙(chù)缩了眉头,又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惆怅。 |
B.思想之潮汹涌澎湃(pài),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dào)海而来,让人目不瑕接。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水账。 |
C.见到首长,他先是寒暄,接着就是缄(jiān)默,好像很安分。老张知道,他这是故伎(jì)重演,希望首长会宽宏大量,原谅自己。 |
D.凌辰,离最后通牒(dié)时间只有1小时了。在长时间的面面相觑(xū)之后他和爸爸已是昏昏欲睡,却仍然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
(甲)随着几场大雨的到来,原来那些瘦削的河流开始变得丰满起来,澎湃起来,欢快起来。水的到来使得那些几乎干涸得奄奄一息的河流骤然有了活力,有了汹涌澎湃的力量,河流就像由一个羸弱的少年突然长成一位健壮的汉子,而且是一位不修边幅的莽撞汉子,带着放荡不羁的野性横冲直撞。(乙)这种成长的过程是短暂的:一场大雨就能改变河流的模样。
你在湿热的天空下沿河道走着,猛地遭遇一阵狂风,紧接着看到黑云密布,天地昏暗。这时,生长在河道边挺胸直腰的树儿立即被风刮得东歪西倒,几乎要匍匐于地。(丙)燕子、蜻蜓乱飞,天也越来越黑,黑得如漆如墨,黑得令人窒息发慌。狂风稍歇,昏暗中大雨瓢泼似的从天而降。
【小题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丰满 | B.奄奄一息 | C.骤然 | D.放荡不羁 |
A.甲 | B.乙 | C.丙 |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
A.《长亭送别》写张生进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的离愁别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 |
B.《蜀道难》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噫”“吁”“嚱”领起,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哀怨的基调。 |
C.《琵琶行》里有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描写了琵琶曲终的寂静场面,正面突出了乐曲的感染力,同时也写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
D.《虞美人》和《雨霖铃》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虞美人》描写的实景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虚景是“往事知多少”“雕阑玉砌应犹在”。《雨霖铃》上阕实写,下阕虚写。 |
A.《诗经》通称为《诗三百》,汉代时被儒家尊为经典。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诗经》的“六义”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重章叠句是它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 |
B.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哈姆雷特》《雷雨》都是悲剧。 |
C.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属于楚辞体。诗人写到自己喜欢把江离和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这突显了他喜欢花草、热爱自然的品性。 |
D.词产生于隋唐,兴盛于宋朝,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按段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按作家风格流派,宋词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代表作家(词人)分别是苏轼、柳永和李清照、辛弃疾等。 |
A.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我写完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 |
B.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 |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东家的狗在西家叫,客人经过厨师身边去吃饭。 |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想姑且迁就私情,却被告诉不允许。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_____,___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茕茕独立,_________。” 这两句尽显作者从小孤苦零丁,无依无靠的生活情状,读来感人肺腑。(李密《陈情表》)
(3)作者借助“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这样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莺莺目送张生渐行渐远的身影时怅然若失的心绪。(王实甫《长亭送别》)
(4)故国神游,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诗歌鉴赏- (共1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小题1】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父诩,吏部令史,调补长安主簿。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请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①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
放得辟谷术②,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③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值月夕或至宵分,自豹林抵州郭七十里,徒步与樵人往返。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其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咸平元年母卒,水浆不入口三日,庐于墓侧。翰林学士宋湜、集贤院学士钱若水、知制诰王禹偁言其贫不克葬,诏赐钱三万、帛三十匹、米三十斛以助其丧。
咸平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不游城市十五载,孝行纯至,可励风俗,简朴退静,无谢古人。复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赍装钱五万,放辞不起。明年,齐贤出守京兆,复条陈放操行,请加旌贲。即赐诏曰:“汝隐居丘园,博通今古,孝悌之行,乡里所推,慕古人之遗荣,挹君子之常道。屡览守藩之奏,弥彰遁世之风,载渴来仪,副予延伫。今遣供奉官周旺赍诏,召汝赴阙,赐帛百匹、钱十万。”放至,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余皆谦让不对。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巾服简带,馆于都亭驿,大官供膳。翌日,表辞恩命。上知放旧与陈尧叟游,令尧叟谕意;又谓宰相曰:“朕求茂异,以广视听,资治道。如放终未乐仁,亦可遂其请也。”
(选自《宋史•种放传》,有删改)
注:①束脩(xiū):十条干肉,指教师的酬金。②辟(bì)谷术:古代一种养生方式。③粮糗(qiǔ):粮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亦乐道,薄滋味 薄:不看重 |
B.知制诰王禹偁言其贫不克葬 克:能够 |
C.简朴退静,无谢古人 谢:推辞 |
D.请加旌贲 旌贲:褒美 |
A.不与群儿戏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B.放辞以业未成 以乱易整,不武 |
C.因号云溪醉侯 因击沛公于坐 |
D.馆于都亭驿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A.种放生性好学,淡泊名利。在父亲去世后,兄长都在谋求仕途,只有种放和母亲到终南山居住,前来向他求学的人很多。 |
B.种放生活贫困,但仍自得其乐。隐居期间,他曾经种高粱自己酿酒。每当山洪暴涨,粮食断绝,他就吃芋头板栗。 |
C.种放的母亲也乐于过安贫乐道的生活。朝廷曾下诏召见种放,恰巧种放生病了,他的母亲就和他到偏僻之地隐居。 |
D.种放虽然无意入仕,但颇受朝廷的赏识。当他拒绝接受左司谏、直昭文馆的职务时,皇上还让他的旧交陈尧叟劝说他。 |
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
(2)朕求茂异,以广视听,资治道。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高考在更公平的基础上重新起航
(高路)
公平对中国而言的重要性,看看高考改革就知道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关于高考改革的几项措施个个都很有分量,但个个都跟公平相关。明年将有25个省份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制作的试卷,这是为了公平;今年将取消全部鼓励性加分项目,只保留扶持性的加分项目,这同样是为了公平;至于取消自主招生方面的推荐学校限制等,这更是为了公平。
如何才能更公平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人人都希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行各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当然不能要求经历的考试都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加分政策还是各省独自命题,或者是高校的自主招生都有其存在价值。这些政策推行之初也绝对不是拍着脑门决定的草率之举,也都是在一轮轮的质疑声中一步步推进的。这些政策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功绩,可无一例外的都遭遇到了水土不服的现实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都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公平的问题,让权力和金钱钻了空子。
高考在人生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大过人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就是一场灾难了。改革向现实妥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想,一轮深层次的改革可能仅仅只是开始。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一次在更公平基础上的重新起航。一个方面是社会对公平的呼声很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更从容地应对效率的问题了。以前说一考定终身,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大为减少,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让个人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确实没有必要把棋子都押在进名校进热门专业上。甚至是不是一定要读普通高校也成了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从人生的选择看,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固然让人羡慕,但换个角度,其实读高职、走匠工的道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是每个人都得成为科学家医生老师的,社会有足够多的职业能容纳下有着各种各样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人生梦想的人。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力量。
就现阶段而言,公平可能会牺牲掉一部分效率,但公平本身难道不是一种效率?没有公平,高考的存在基础都出了问题,又如何能解决效率的问题。没有公平,社会上充满对高考招生的质疑,损害的是整个国家的机体功能。高考的改革只能跟随社会改革同步进行,不能指望它超越社会独立于时代。
(《光明网》)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高考改革”的相关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考改革”的几项很有分量的措施个个都跟公平相关,因为公平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 |
B.“高考改革”向现实妥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想,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一次在更公平基础上的重新起航。 |
C.“高考改革” 过去的一些措施因为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公平的问题无一例外的都遭遇到了水土不服无功而返。 |
D.“高考改革”只能跟随社会改革同步进行,不能超越社会独立于时代,社会对公平的呼声很高,所以要更加突出公平。 |
A.不管是加分政策还是各省独自命题,或者是高校的自主招生,虽然有些地方有违公平,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
B.如何才能更公平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因为追求公平,改革就要向现实妥协,就要适当的放弃理想。 |
C.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让个人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相应的持一考定终身观点的人也就大为减少。 |
D.公平本身就是是一种效率,如果没有公平,高考的存在基础就会出问题,也就更无法解决效率问题。 |
A.加分政策、各省独自命题、高校的自主招生是为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适应各行各业对专业素养的不同要求。 |
B.加分政策、高校的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不是草率之举,都是在一轮轮的质疑声中一步步推进的。 |
C.社会的进步使社会有足够多的职业能容纳下有着各种各样不同兴趣爱好的人,读高职、走匠工的道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D.明年将实行的25个省份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制作的试卷、取消全部鼓励性加分项目、取消自主招生方面的推荐学校限制都是为了公平。 |
甲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
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乙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选自《祝福》)
丙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小题1】“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中的“这个”指代什么?【小题2】乙文段中反复提到“瑟瑟”的雪花声,有什么作用?
【小题3】甲、丙两文在表现手法运用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6.材料作文- (共1题)
有人说,做人要像山;有人说,做人要像水,有人说,做人就要做太阳;有人说,做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不好吗?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亊,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7.语言表达- (共2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