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四川省仁寿联谊学校初中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考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81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2/3/19

1.选择题(共9题)

1.
下列各句横线上应选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可能____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2)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成功,____着生命科学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中国政府____美国政府改变其偏袒以色列的立场,立即采取切实步骤拯救中东和平进程。
A.牵连 标记 督促B.牵连 标志 敦促
C.牵涉 标志 督促D.牵涉 标记 敦促
2.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穿的只要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B.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林也着眼在画意。
C.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努力的样子。
D.救灾队伍在余震不断、交通断绝、通信不畅的恶劣环境下坚韧前行,一条条生命因为他们的到来重获生机。
3.

已知双曲线E:x2a2y2b2=1(a>0,b>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为l1:y=2x,l2:y=﹣2x.

(1)求双曲线E的离心率;

(2)如图,O为坐标原点,动直线l分别交直线l1,l2于A,B两点(A,B分别在第一、第四象限),且△OAB的面积恒为8,试探究:是否存在总与直线l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双曲线E?若存在,求出双曲线E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②⑤④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②③①
5.

点O为坐标原点,直线l经过抛物线C:y2=4x的焦点F.

(Ⅰ)若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12,求直线l的方程;

(Ⅱ)设点A是直线l与抛物线C在第一象限的交点.点B是以点F为圆心,|FA|为半径的圆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试判断直线AB与抛物线C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6.

如图l,在正方形ABCD中,AB=2,E是AB边的中点,F是BC边上的一点,对角线AC分别交DE、DF于M、N两点.将ADAE,CDCF折起,使A、C重合于A点,构成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

(I)求证:A′D⊥面A′EF;

(Ⅱ)试探究:在图1中,F在什么位置时,能使折起后的几何体中EF∥平面AMN,并给出证明.

7.

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2=2,a4=12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设bn=log2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8.

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2=2,a4=12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设bn=log2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9.

某学校为调查高三年学生的身高情况,按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0名学生,得到男生身高情况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图(1))和女生身高情况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图(2)).已知图(1)中身高在170~175cm的男生人数有16人.


(Ⅰ)试问在抽取的学生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Ⅱ)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完成下列的2×2列联表,并判断能有多大(百分几)的把握认为“身高与性别有关”?


≥170cm

<170cm

总计

男生身高




女生身高




总计




(Ⅲ)在上述80名学生中,从身高在170~175cm之间的学生中按男、女性别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5人,从这5人中选派3人当旗手,求3人中恰好有一名女生的概率.

参考公式:K2=nad-bc2a+bc+da+cb+d

参考数据:

P(K2≥k0

0.025

0.010

0.005

0.001

k0

5.024

6.635

7.879

10.828

2.句子默写(共1题)

10.
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句。
1.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
2. 《鱼我所欲也》中点明中心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楼》杜甫)
4.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5. 朋友一生一起走。有了朋友的真诚关怀,人生的旅途就不会孤独。在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劝勉慰藉好友的名句。请写出古诗词中有关劝勉朋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

3.诗歌鉴赏(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醉花阴》答题:(3分)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小题1】这首词以“    ”贯穿全文。
【小题2】简析词的上下片所写的主要内容。
上片写 ;下片写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12.
课内文言文翻译、诗词阅读、古诗文积累
翻译句子
1.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2.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13.
文学作品阅读 

西风胡杨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32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3800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忍的树。胡杨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那种遇强更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村庄,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所有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它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能深达20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大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在塔里木我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着。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他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

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小题1】文章以“西风胡杨”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的具体含义。
【小题2】第(7)段中画线句子“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成濛濛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3】从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哪种表达?有何作用?
【小题4】“胡杨的精神还在”,联系全文,分条概述胡杨精神的具体内涵。
【小题5】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感慨和思考?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慨和思考。
14.
议论文阅读

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暑假刚开始,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家长,就对读初三的孩子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求孩子洗涮每天晚饭后的饭碗。开头几天,这个孩子做得还有些兴趣,但5天后,就嚷着要父亲用“奖励”来兑现,不出半月就再也不愿做了。可这位家长很顶真,坚持要孩子男诺言。他说,不在乎孩子做家务的多与少,而在乎孩子有否责任意识和行为。

这位家长的话颇有道理。据笔者所知,现在不少孩子似乎并不真正“认”得“责任”两字,即使对自己的生活琐事也少有责任的概念。某所寄宿制学校就有过政教主任帮学生洗袜子的事情。至于住宿学生将更换的衣服,从外衣到内裤、袜子,周末统统带回家让家长代劳就更不是新鲜事,许多家长也习以为常。就是一些好学生也不乏其例。某市有关部门在对优秀学生候选人进行考察时,曾有意将扫帚、抹布横在他们必经的走道上,结果绝大部分选人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走开了,而他们在道德知识的书面试题中却能对答如流。更令人感叹的是,某所高校不久前在校报上发表了“同学:你的自行车放好了吗?”的文章,也反映出珠乱停放这种不该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现象很是严重。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感到:现在一些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太淡漠了。

而在这方面,上海杨浦中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调查过许多著名学者专家、企业领导及先进人物,发现支撑他们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责任感,于是率先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加强高中生责任感的培养,并作为增加德育实效性的切入口,开展得很有成效。上海师专附小采取高年级学生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颇有特色。可见,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积极培养的。

人若一旦没有责任,就会放弃现在;忽略责任,就会贻误机会;背弃责任,就会埋没事业。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的教育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就会愧对历史和使命。

在责任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游戏人生。一个连对自己也没有责任的人,很难想象其会对集体、国家尽责。杨浦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责任感教育是把“自然人”通过读书明理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现在多元文化和思想对学校的冲击很大,培养责任感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当使责任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有机部分,与成长和使命同行。

培养责任感,重在明白事理后的自觉践行,难在价值取向多元下的思想升华,深在情意事例中的观念内化。杨浦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那就是:感受现实,增加学习责任感;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信任;与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这也许是责任感培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而在孩子刚刚踏入人生的起跑线之际,让责任感培养与他们的成长同行,会使这些未来的国家有用人才终身受益。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教育的使命。教化孩子成“责任人”,这是今天我们培养文明人、高明人、精明人的始点,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摘自2002年8月12日《文汇报》,有删改,作者:苏军)

【小题1】第二段列举寄宿学校、优秀学生、大学生的例子证明什么?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第六段画线的“也许”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4】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什么启发?

6.作文(共1题)

15.
写作
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我看见了_________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观真实人名、校名。
(2) 读下面的材料,按后面的要求作文:
一个10岁发小姑娘于其80岁高龄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大年三十夜,奶奶忽然患了中风病,不马上医治将活不过这三十夜。危急之中,小姑娘拿出了自己买菜积攒下来的50元钱给奶奶治病。可是细心医生却发现,这是一张假币……
要求:围绕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