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地球上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9000种,分27个目,160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住的鸟类为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常住的鸟类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概要有六分之一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10多年的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
北极是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南极附近作短距离的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远距离的迁移,但并不往北飞。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遥遥数万千米来北极过冬,却不愿到南极去送死。
【小题1】请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小题2】“北极是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句中的“几乎”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小题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想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6 11:37: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块,这是当令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要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ロ。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一一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莱: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小题1】①第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等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田鼠

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②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这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③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腮被撑得鼓鼓囊囊的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

④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⑤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⑥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好,猫头鹰、狐狸、猫都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小题1】下列对短文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小题2】第①和第③自然段分别介绍了____和____。
【小题3】第⑥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如果把画线部分中的“到一定程度”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怎样理解“种内斗争”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课外品读。
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最早的举办地点是奥林匹
亚而得名。奥林匹克运动会从开始起举行了二百多后,便中止了。
后来,法国人顾拜旦希望利用这一以和平为宗旨的古老赛会,满足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世界体育渴望交流的愿望。于是,他提出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建议。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不懈努力下,1894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两年后首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终于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此后,每四年举行一次。
奥运会的会旗为白底,中间是蓝、黄、黑、绿、红五个环环相扣的圆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与全世界运动员的紧密联系和友好相聚。奥林匹克口号是:faster,higher,stronger。即“更快、更高、更强”,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丧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在赛场上,面对强手,发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对自己则是永不满足,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实现新的目标,达到新的境界。对自然要敢于征服,克服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种各样的限制,挣脱大自然对我们的束缚,进而取得更大的自由。
中国是从1924年第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体育运动,曾多次派队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源于古希腊文化的事物,现在已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并为全人类的文明与和平作出了贡献。
(1)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__________。现代奥运会每________年举行一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____________届。
(2)为什么要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
(3)中对奥林匹克精神做了详细的解释,请你用横线画出来。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吗?为什么?
(4)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作为中国人,你有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