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历史的舞台上,国与国的博弈,你方唱罢我登台,风骚各领。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抓住机遇,敢于出击变通,这就是强国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的崛起)
材料一: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才400年。400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118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促成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的重大事件。
(德国的飞跃)
材料二: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电气时代的一批重要发明在德国诞生。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

——《大国崛起解说词》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德国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列举一项电气时代德国的重要发明。
(日本的奋起)
材料三:明治期间,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这不仅表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向欧美国家看齐,连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也要与欧美一致。政府特地建造了一座名为鹿鸣馆的欧式风格的豪华俱乐部,用来招待西方国家官员。当时,明治政府的许多达官显贵经常带着女眷来这里参加化妆舞会,彻夜狂欢。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3)日本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是如何“向欧美国家看齐”的?日本“脱亚入欧”的结果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感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2-19 02:50: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美国在国际舞台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历史中演绎了大国兴起的传奇,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深刻影响著世界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1)材料一中“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引发了哪场战争?战争对美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2)材料二中罗斯福总统“采取行动”的背景是什么?“行动”有什么突出特点?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美国参与签署的文件名称是什么?该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图二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二战后成立哪一重要的国际组织?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材料五  2018年4月14日,美、联合英、法发动了对叙利亚的空袭,使中东局势复杂化。2019年12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所谓“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蓄意诋毁中国新疆的人权状况,大肆抹黑中国去极端化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5)材料五反映的美国严重威胁世界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综合上述美国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对我们中华民族实现“强国梦”有哪些启示?

同类题3

革命或改革往往是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时而发生的,因此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10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三  1831年的一天,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1860年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1)从材料一归纳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相应措施?
(3)材料三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他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了什么障碍?
(4)土地是人类社会最早、最基本的生产资料,19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俄国三国发生的革命或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的土地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三国解决土地问题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次革命或改革对这三国的共同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新而不断变迁;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
20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制造中心
分散化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凤《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 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摘自陶金珏《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能成为“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
(4)综上所述,从“世界工厂”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主要经验是什么?